随着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以下简称送王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记者近日来到送王船在马来西亚主要的流传地区——马六甲,在这座以多元文化融合著称的历史名城,探访送王船的历史和现实。
在新建成的送王船博物馆,全程参与送王船申遗的马来西亚侨生公会总会长颜泳和特意向记者展示两张1919年马来西亚送王船时所拍摄的照片,其中一张还是近期才发掘出来的。“这是马来西亚最早的送王船影像资料,也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送王船影像资料。”
颜泳和介绍,两张照片反映的场面都颇为热烈且拍摄日期相差10天,“这证明了在一百年前,送王船在马来西亚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才能吸引如此多参与者且单次活动持续至少10天时间。”
除了这两张珍贵的照片,博物馆里还收藏了众多百年来马来西亚送王船活动的老物件:两块字迹已略显模糊的虎头诰定告示牌,留下1919年、1933年马六甲两次送王船活动全程记录;颜色已经发黑的木轮,则是当年运送王船的用品……
送王船在马六甲,亦不仅是历史。
博物馆所在的勇全殿,就是十九世纪初由当地华人建造,落款道光十九年的正殿匾额,述说着其200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勇全殿依然香火不熄,且是马来西亚送王船传承单位之一。
就在勇全殿外,一座崭新的牌楼十分显眼,这是去年11月马六甲最新一次送王船时树立的,牌楼上的对联写道,“池爷巡狩万民安,游王代天护马国”。颜泳和说,新冠肺炎疫情给民众的生活和心理都带来很大影响,送王船本就是民众表达“御灾捍患”的祈愿,希望能由活动给当地民众带来心灵的慰藉。
马六甲民俗学者苏汶财对中新社记者表示,送王船继续传承需要吸引年轻人和马来西亚各个族群积极参与,“只要抓住年轻人的力量,就能让它传承下去。”
今年只有14岁的苏鑫烁就是最新一代送王船的传承者。他告诉记者,自己6岁的时候就由父亲带去观看送王船仪式。去年11月,鑫烁更是在送王船仪式中充当鼓手,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参与者之一。他略带羞涩地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觉得责任重大,也能从中体会到先辈的文化。
马六甲的鸡场街早在2008年即以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马六甲城区内,就有一座鸡场街申遗成功的纪念雕像。如今,送王船申遗成功的纪念碑也已基本落成,碑顶雕刻着一艘扬帆起航的古船。颜泳和介绍,他特意将纪念碑选址定在海边,与马六甲海峡相伴。他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地位铸就了马六甲的历史辉煌,送王船的海洋文化特色,正可激励这座历史古城传承海洋精神,也象征这座古城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望。
颜泳和还计划将纪念碑所在地辟为送王船公园,不但可以作为送王船永久性的烧场,也可以增设各种亲海娱乐设施,让民众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和古老的马六甲海峡亲密接触,感受海洋文化。
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在送王船申遗成功庆典上表示,希望送王船申遗成功,能够进一步激发马六甲的文化和旅游潜力,也推动马六甲和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密切文化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