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实验影像计划“未来未来”活动现场
青年实验影像计划“未来未来”活动现场
“过去、现在和未来总是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对未来的想象、预判和质疑也是对过去的回溯和对当下的审视……未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它是我们的未竟之事吗?对未来的讨论将趋向何方?”杨福东写道,围绕着这些疑问,10位艺术家以各自的方式给出了答案。胡伟,《未完成的电影》
沈蕊兰,《滞星》
在杨福东看来,“未来未来”的尝试可能会暴露很多瑕疵和问题,但是他期待的更多是年轻艺术家思想火花的呈现,而另一方面,大银幕为影像作品提供了一个标准,即使在线上,也可以以此作为参照,完成对空间的想象和对声音的理解。杨福东
澎湃新闻:请介绍一下这次青年实验影像计划的主题,为什么会以重复的“未来未来”作为主题?杨福东《竹林七贤 之一》,单屏电影,35毫米黑白电影胶片转DVD,29'32'',2003年
澎湃新闻:在策展方面,这次为什么采用五位艺术家各自邀请一位艺术家的形式?十部作品的先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杨圆圆《给未来的记忆》
澎湃新闻:此次展览在电影院里进行,不同于美术馆里的影像作品,可以自由地选择停留时间,它需要观众从始至终地持续观看,或者说必须等待前一部结束才能看到下一部,同时性变成了一种先后顺序,你对于这种呈现形式是怎么看的?唐潮,《日落指尖》
澎湃新闻:现在美术馆里有很多影像作品可能越来越往装置的方向发展,比如和周围的环境结合,或是运用VR、AR等各种技术,但是在电影院里,似乎是回到了一个二维的感觉。你怎么看这一点?马海蛟,《时针》
澎湃新闻:回到这次项目的初衷,为什么要在电影院里做这样一个展览?和美术馆相比,你在策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考虑?杨福东《无限的山峰—是风 之二》,木板、素描、丙烯、摄影,2020年
澎湃新闻:这种对媒介的利用会有一点像拼贴的过程吗?朱昶全,《我伪装起来了,就在你面前》
陈轴,《伤心蛋糕》
对于现在年轻的艺术家,我认为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没有事先就规定好谁是引领者,而是取决于这些拥有独立思考的这些年轻艺术家,他坚持做他的事情,然后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受到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