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东一路1号排队看展的人群
每逢周末,上海中山东一路1号外都排着长队,他们都是为了一睹印象派大家莫奈的真迹《日出》。莫奈《伦敦查令十字桥,雾中烟云印象》。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图
如同伦敦泰晤士河两岸分布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伦敦塔等历史建筑,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眼、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小黄瓜)等新的地标建筑,如今的浦江两岸也是新旧交融,外滩的万国建筑与对岸陆家嘴的超高层现代建筑呼应。外滩海关大楼每逢整点奏响的钟声,也与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钟声辉映。1849年的外滩历史原貌,徐家汇藏书楼供图。
1945年,外滩拥有正式路名——中山东一路,也基本奠定了如今“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样貌。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受命全面接管民国资本银行,新生的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分行等国资银行集聚外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类新建的金融机构首先落户于外滩,众多外资银行回归外滩,外滩3号、18号等整修开发为休闲消费场所。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其中外滩3号中的沪申画廊创立于2004年,也是最早来到外滩的艺术空间。
外滩3号内的沪申画廊(创立于2004年)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当代画廊之一,外滩18号也设有画廊,此后2010年上海外滩美术馆在外滩源开馆,最早的上海本土艺博会Art021也曾经连续两届在洛克·外滩源举办。艺术作为先行者之一,进入新时代外滩的布局之中。2014年Art021在“外滩源”举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不同性质的艺术机构入驻外滩,该地区的艺术生态已经较过去更加壮大和丰富,包括了如外滩壹号、上海久事美术馆,贝浩登、里森、德玉堂等多家国际一线和本土画廊,还有佳士得拍卖行,以及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的艺术驻地项目,南外滩区域还有复星艺术中心。虽然面向不同,却均延续了外滩文化,把全球鲜活的艺术作品带到上海,带到历史建筑之中,在历史和活力并存的区域呈现经典、探索当代艺术,外滩除了金融的身份外,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摄影师、画家、概念艺术家和许多创意人士也齐聚此地,构成了一个以美术馆为核心,高端画廊为主的艺术消费和体验目的地。“外滩源”区域圆明园路上的“上海外滩美术馆空间站”。 上海外滩美术馆 供图
“外滩源”区域的更新和再造上海外滩美术馆,原为1932年竣工的亚洲文会大楼。图为《宋冬:不知天命》展览时期,美术馆外立面。 上海外滩美术馆 供图
其中,上海外滩美术馆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RAS,建筑竣工于1932年),在2007年由著名英籍建筑设计师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改造为美术馆,2010年5月正式开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外滩美术馆是外滩地区唯一的公益性专业艺术机构。上海外滩美术馆内部空间,图为马克·布拉德福德展览期间。 上海外滩美术馆 供图
作为外滩源地区老建筑街区改造的产物,上海外滩美术馆副馆长刘迎九在接受澎“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称:“我们十分珍视这一地区和建筑本身的历史遗产,并将其渗透到展览策划中。例如,除了美术馆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之外,我们的开馆展览‘蔡国强:农民达·芬奇’就利用了中实大楼大厅和金库,2012年还特意以亚洲文会(原上海博物院)的历史为出发点,策划了‘时光旅行者’当代艺术展览。这些展览和作品都与现场的空间产生了丰富的对话,促使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认识外滩的历史和文化。”目前,上海外滩美术馆正在闭馆整修,着重改造美术馆的公共空间,具体包括观众动线、一楼大厅、六楼咖啡馆和楼顶平台。“我们希望从空间上打破传统美术馆与观众之间的僵化、刻板的关系,以观众为中心,将参观美术馆作为自我探索、学习和休闲的体验。比如,改造后的一楼大厅将不再设立固定的售票台,而更多地作为公共活动区、阅览室、商店和咖啡厅,成为观众聚集和逗留的地方。”刘迎九说。ARQ建筑设计事务所为“洛克·外滩源”设计的新建筑效果图,也提供了在上海大厦的视角看出的“外滩源”天际线。图中所显示的吴淞路闸桥,可见此为2010年前的设计图。 ARQ 供图
据ARQ中国总裁朱立琦介绍,“洛克·外滩源”改造主要由两家建筑事务所负责,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主要负责圆明园路“第一立面”保护建筑的改造,他所在的ARQ则在这一区域内建新的建筑。“洛克·外滩源项目我们大约在2008年开始涉足,也是迄今为止论证会和专家会开得做多的一个项目。从哪些建筑保留、哪些建筑更新,到新建筑外立面所用石材颜色均需要反复论证。”具体到如何设计新建筑,在朱立琦的理解中,外滩临江建筑多为商业而建,建筑形式为大开面、大石材的横向建筑,而外滩源过去多为居民区和人文场所,建筑体量相对纤细,所以在建新建筑之时,尊重和融入尤其重要,尊重历史,融入空间。但是尊重和融入并不代表复制原有的建筑形制,而是建造21世纪的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朱立琦在工地外与专家讨论新建筑外立面所用石材颜色。 ARQ 供图
具体到外滩源的建筑实践中,目前乍浦路桥北苏州路一侧的众安保险大楼(圆明园路219号)已经投入使用,这栋楼一侧依托的是1928年落成的光陆大楼(今虎丘路146号),这栋大楼由鸿达洋行设计,底部曾为光陆大戏院,上层为办公用房和公寓。ARQ在这栋保护建筑边设计的新建筑,从乍浦路桥上看延续了原本的光陆大楼的转角、层高和窗户规制,又在两者之间加入了一个灰色的建筑空间以衔接。光陆大楼老照片
历史保护建筑光陆大楼与新建筑以一个灰度空间融合。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图
在外滩源的多处建筑设计中,建设师使用了“退台”的元素,并设想了外白渡桥、陆家嘴、虎丘路、圆明园路、外滩防汛墙等多个观看点,“退台”的设计让新建筑在老建筑中形成错落的空间,也分别看到不同的外滩源天际线。比如在虎丘路上,“退台”的设计让新建筑隐于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建筑之后;在俯视的角度,则显露出建筑上半部的面貌。上海外滩美术馆边正在建造的新建筑。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图
此外在圆明园路北京东路口,一栋在旧建筑上加盖新建筑的楼房也在改建后露出真容,这栋建筑的下半部分是建于1897年的“美丰洋行”,是圆明园路一带建成的较早的洋行之一,建筑原为三层,后又加建一层。1990年代开始空置,因⽆⼈维护⽽损坏加剧。除外墙基本保存完整外,内部空间已不能正常使⽤。改建历时15年,采⽤了“结构换胆”的建造模式,将残留历史建筑外墙与新建筑融合,即保留三层砖⽊结构的清水花饰外墙,在其围合的空间范围内贴邻建造六⼗⽶⾼且带两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这种创新的处理⼿法在上海尚属⾸例。新建部分与⽼楼独具特色的门头、窗框等细节结合,既建⽴了新老建筑的有机关系,确保了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延续了城市的⽂脉。这栋建筑的改建方是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和上海外滩美术馆出自一家。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在原建筑美丰大楼上再造建筑。 “洛克·外滩源”供图
未来,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入口将设在项目内广场之上,届时艺术作品也将不只发生在美术馆之中,而是联动公共区域,成为可以与建筑对话的人文空间。事实上,目前虎丘路上的画廊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实践。外滩源建筑与周围建筑的关系。 “洛克·外滩源”供图
高端画廊构建的艺术消费和体验目的地里森画廊“朱利安·奥培个展”的窗台。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图
或因为奥培的作品与都市文化的关联性,他的作品总能引发出很多共鸣,如今在浦东陆家嘴滨江中心、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均有他的公共艺术作品长期陈列,其中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的作品为三件整体式LED,位于南京西路太古汇对面的红绿灯旁,尤其在夜幕之下,看到LED灯中在街角奔跑的人,在汲取了城市景观中无处不在图像的同时,也为日常生活语汇注入新的活力。朱利安·奥培,《艾米莉亚1,朱利安,雅思敏》,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2020。摄影师:Alessandro Wang
在当下艺术市场中,艺术家能被广泛的知晓除了本身的作品外,画廊的运作也功不可没,如今在虎丘路27号入驻的三家画廊均名头不小。其中,成立于1967年的里森画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其中之一,它开创了卡尔·安德烈、罗伯特·雷曼等早期最重要的极简和概念艺术家生涯的艺术和语言,在它的第二个十年中介绍了英国和欧洲的一代重要的艺术家(统称为新英国雕塑家),其中就包括了包括安尼施·卡普尔、理查德·迪肯、施拉泽·赫什阿里、朱利安·奥培和托尼·克拉格。如今画廊支持和开发的国际艺术家包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宫岛达男等。“阿尔敏·莱希”位于外滩的空间。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图
在里森画廊处于同一楼层的“阿尔敏·莱希”于1997年创立,目前代理70多位国际上重要的著名和新晋艺术家,并致力于探索现代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楼上贝浩登于1990年在巴黎创立,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画廊主之一,贝浩登也通过诸多合作项目展示并支持着村上隆等现当代艺术家们。2014年,佳士得上海落户外滩源。 官方图
国际化的趋势下,如何避免“士绅化”倾向外滩地区拍照的人。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在这一区域运营了十年,在刘迎九看来,外滩源的改造,乃至整个外滩地区的改造,都为城市的历史片区带来了崭新的风貌,成为旅游和市民热衷的打卡地,同时也成为上海的形象窗口。在此过程中,也看到城市发展不可避免带来的“士绅化”现象,即原生态和居民的逐渐搬离,让位于新的高端商业业态和就业人群。“为此,美术馆从2011年开始,就有意识地与邻近的社区、居委会和学校联系,通过公共项目,鼓励公众走进美术馆。2020年,启动‘客堂间’计划,将本地社区的居民与多学科的调查、研究和创作结合,以专业研究服务于社区生活,同时以丰富的实践材料推动学科的发展。”“样板屋:2012林明弘”2012年,上海外滩美术馆 供图
其实,在外滩源和外滩的逐步改造中,不同的设计方也都强调了公共区域和广场的重要性,每逢重要节日和活动(如国庆、进博会)期间,外滩、北外滩、陆家嘴区域均会推出灯光秀,浦江两岸的建筑共同开启一场声光电的合奏,公众站在防汛墙延伸出的滨水观光台上,如同置身于舞台的摇滚区,环绕式的灯光构成的一场和谐的奏鸣。2020进博会期间,外滩灯光秀。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图
“国际化”一直是外滩的主旋律,在艺术界,“国际互通”也早已成为现实。但何为“国际”?就艺术领域而言,外滩1号正在展出莫奈、外滩27号中的上海久事美术馆正在展蒙克作品,上海外滩美术馆中也可以看到国际大牌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各家画廊更是与其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的空间推出同样品质艺术家的展览,然而,真正与国际一流展览接轨了吗?上海久事美术馆“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 (2020冈德森收藏)中一件《呐喊》版画。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图
在上海久事美术馆推出“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 (2020冈德森收藏)”除了《呐喊》版画版本引起不小的关注外,展览最后提供打卡拍照的区域打印了蒙克为奥斯陆大学百年礼堂创作的11幅大型绘画之一《太阳》,这件作品多个版本的草图目前收藏于挪威蒙克博物馆,在“在远处-蒙克与自然”展示了部分草图并从尼采和“生命力论”的角度对蒙克作品予以解析。但在外滩的蒙克展仅仅来自挪威的收藏家帕尔·冈德森(Pål Gundersen)的个人收藏,其研究性和作品力度不可与真正国际化展览同日而语。蒙克为奥斯陆大学百年礼堂创作的11幅大型绘画之一《太阳》。
当然,在外滩区域内的上海外滩美术馆、久事美术馆、外滩1号和不远处的复星艺术中心均是民营资本。据天协文化负责人谢定伟透露,“外滩1号的形成是业主久事集团想把外滩1号定位成国际艺术中心,而天协文化过去引进过很多莫奈、毕加索、蓬皮杜一类的大展,但苦于没有固定场地,由此两者一拍即合,签了5年场地租赁合同。在合同中,有一些办展要求,希望我们做国际影响力大的、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品牌的展览。”2019年9月,“世世太平——齐白石精品大展”在上海外滩的久事艺术中心展出的画作
2019年9月,“世世太平——齐白石精品大展”在上海外滩的久事艺术中心展出现场
Bund One Art Museum《日出·印象》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图
但如何避免“国际”这一概念在地域、观念、话语权力方面的不平等性?如何从自身和其他地方出发来进行协调和平衡?如何避免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商业市场的合谋者?这也是位于外滩滨江的美术馆或艺术机构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