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设计上海”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拍摄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设计上海”显得尤为特别。受到疫情影响,展会从3月推迟至11月举行。而近期的疫情让展会的入场变得更为严格。参观者需要出示随申码、行程码与身份证,才可进入展场。第七届“设计上海”展览现场 图:设计上海
来自法国的室内设计及产品设计师Baptiste Bohu以丝绸之路为灵感,汇集欧洲、东方和中国的元素,呈现不同国家的人文特色。“设计是一种文化的交流。风格、艺术、工艺、知识和技术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国家的独特文化。将这些文化加以融合,可以创造出惊人的效果。”Baptiste Bohu说道,“我们想象这是存在于1920年代丝路之上的一处驿站,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可以在此分享东方和西方的不同创意想法。”
挪威展区 图:设计上海
在“设计上海”会场,你也能感受到东西方对于生活空间的不同创意。北欧家居集合品牌尖叫设计为观众带来“遇见·北欧”芬兰主题特别呈现;挪威馆则汇集挪威五家设计和制造商的经典产品,集中展现兼具历史传承感和创意的挪威当代设计与工艺,通过色彩、家居和办公等产品的组合,表现具有北欧特色的挪威美学和挪威生活方式。Living Italy特别策划项目呈现意大利高端优雅生活方式,通过七大意大利设计品牌,向观众介绍何为“意大利制造”。
第七届“设计上海”展览现场 图:设计上海
循环设计
第七届“设计上海”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拍摄
对于循环设计的关注贯穿了整个展会。2020年全新策划的新材料设计与应用奖由“设计上海”和Neuni联合发起,旨在连接新材料开发与新材料设计应用之间的断层。 这个奖项授予对设计保持好奇、突破材料性能和材料创新极限、而且可持续的方式来处理世界现存的问题的设计师。
“设计上海”“Talents”展区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拍摄
设计上海“Neobject新开物”展区作品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拍摄
“Neobject新开物”特别项目由中国当代工业设计师陈旻策展,旨在挖掘具备艺术审美和设计思维的匠人,展示传统工艺创新的多重维度,打破艺术、设计与工艺的边界。“这是一个以当代视角诠释手工艺的板块。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手工艺传统的国家,但其中的很多都比较‘老套’,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年轻设计师的视角,帮助传统的手工艺人和文化实现革新。”谭卓在此前的采访中这样介绍道。
“融·着色设计展”展区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拍摄
如果说“融·着色设计展”通过色彩完成了设计对于传统的传承,那么当代设计板块的诸多国内原创设计则跟越多展现了中国设计师的创新。例如,由蔡烈超工作室带来的灯光艺术装置“斗兽场”以古罗马文化为灵感,用灯管、镜面以及音乐构成一个极具庄严建筑感的互动装置。感物也将发布与品物流形合作的“鞍”系列概念家具及地板。WUU将展位比作一个半开放的盒子,呈现既往产品、新品以及未来拓展的可能性。UFOU带来其标志性产品“升降桌”,使家居空间更具功能性。原创设计家居品牌吱音⽤创意的⽅式解决⽇常居住中遇到的问题,将幽默感带到家中。第七届“设计上海”展览现场 图:设计上海
“这是需要设计师发光发热的一年,他们在提供疗愈方式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谭卓说道,“中国有很多很棒的工厂,而正是因为中国比世界其他地区率先从疫情中恢复了过来,所以我们比欧洲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应当如何回应。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