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广东梅州的林风眠纪念馆外景
1950年林风眠在杭州玉泉寓所
“林风眠之路”是一条民族艺术的自主创新之路1923年林风眠(中)林文铮(右)与李金发在柏林
在当天的纪念大会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林风眠是举足轻重的一代宗师。这不仅是由于他别开生面的个人创作,更是因为他在东西方文化碰撞激荡的大变局中,开辟出了一条中西会通、艺理贯通的艺术道路。林风眠执掌国立艺术院期间,创办‘艺术运动社’,形成了一个囊括全国精英的艺术群体,掷地有声地发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宣言。这种主张、这种精神,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华彩乐章,对20世纪中国艺术史和教育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8年4月5日蔡元培致林风眠信
1936年林风眠带领杭州国立艺专教师们到超山郊游并凭吊吴昌硕墓(前排左起为林风眠、妻子艾丽丝、女儿蒂娜)林风眠(约1930年代)
据介绍,除林风眠先生之外,艺术运动社的骨干成员中,有十余位是梅州人,如林文铮、李金发、刘既漂、李超士、李树化等诸位先贤。百年前,是这样一群梅州少年,从这里出发,东寻西觅,上下求索,于民族危难之际、在新文化的激荡风云中高高举起艺术运动的旗帜,为中国现代艺术史和教育史开天辟地。一个世纪以来,林风眠和他的追随者们,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在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与对话中“创造时代艺术”,为中华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格局。我们所谓的“林风眠之路”,就是这样一条民族艺术的自主创新之路。林风眠(右二)与关良等在上海市郊写生(约1950年代)
纪念大会上,中国美术学院还与梅州市政府签订深化合作战略框架协议书。双方将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林风眠艺术精神,从实施社会美育工程、助推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传承发展林风眠艺术精神等六个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搭建一个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社会美育平台,努力把中国美术学院专业人才优势与梅州地方教育建设需求结合起来,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梅州文化名城建设。纪念大会还举行了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和梅州市林风眠艺术基金会揭牌仪式。林风眠纪念馆落成揭幕仪式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为纪念馆题写的馆名
走进林风眠故居“敦裕居”,在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客家民居里,可以透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寻找艺术大师在少年时期留下的生活足迹。循着乡间小道径直行走,设计精美的林风眠纪念馆映入眼帘。走进馆内,林风眠的客家少年、巴黎励志、初掌艺坛、孤山十年、为艺术战等人生轨迹系统呈现了这位大师颠沛流离又星光璀璨的艺术岁月。林风眠纪念馆外景
“梅州重新把林风眠先生的艺术之路、教育之路、美育之路,以及艺术追求展示给世人,这次纪念活动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无论对老艺术家还是年轻学者而言,都具有启迪作用。”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奋表示,梅州拥有很好的美育条件,充分利用好林风眠纪念馆这一集生平展示、学术研究、艺术精神传播的重要基地,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艺术展览,可以进一步推广美育。许奋补充说:“作品是一个艺术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期待纪念馆收集更多林先生的原作,让慕名前来的参观者对先生的艺术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林风眠纪念馆外景
林风眠先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艺术大师,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将他的故事传递出去。此次活动八大美院的老师们几乎都来到了现场,这是艺术界的盛事,也体现了先生的学术地位。”叶剑英元帅孙女叶静子说,林风眠纪念馆将是中国当代艺术史最重要的纪念馆之一,虽说目前馆藏的展品并不多,但在众多美术学院支持和努力挖掘下,纪念馆的内涵定会越来越丰富。林风眠待过的梅州中学
林风眠早年在梅州中学就读时,美术老师黎茂仙是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之一,学习期间林风眠曾寄寓黎屋巷斜对面的林氏宗祠,也常到附近的黎茂仙家中学诗和篆刻。“少年时期的林风眠和我爷爷、叔公年龄相仿,热爱文学艺术的少年时常聚在一起作诗、画画,学习氛围浓厚。”黎茂仙后人代表黎建文说,林风眠先生代表着一种艺术精神,在文化名人效应的带动下,梅州文化之乡的氛围将越来越浓厚。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木石有情》 王 鹏 中国画 2020年 190x290cm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在《秋景图》等5幅林风眠真迹前,梅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说:“林风眠先生在19岁便离开家乡到法国留学,再也没有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百年后能在梅州集中看到真迹非常难得,使我心灵上有更深刻的感悟。林风眠先生的艺术精神对我们本土艺术创作者而言,也有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