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三星堆”是一个充满谜题的名字,提起这个名字,世人脑中马上浮现出双手环握中空的青铜立人像,纵目大耳的面具、青铜神树等文物,青铜立人像手握之物为何?有何作用?都是未解之谜。三星堆文明与古埃及、西亚、印度同时期文明的时间表
展览分为“人间神国”“以玉事神”“万物有灵”以及“文明的延续”四个单元,从青铜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以金沙遗址联系的角度讲述“三星堆”文明。展览现场“青铜纵目面具”(复制品)
对于“纵目”,目前学界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夸张的眼球,其与伸长的大耳表示视听上的超能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是古代蜀王蚕丛的形象;第三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人神合一的艺术再现。同时,三星堆遗址还出有数十对“眼形铜饰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多种形式,周边均有榫孔,可以单独悬挂,体现了对眼睛特有的尊崇。展览中一件“菱形眼形器”也讲述了“三星堆”文明对“纵目”的崇拜。菱形眼形器
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铜人头像”和“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复制品)出现在展览中。其中平头顶“铜人头像”,面部方颐、粗眉、立眼、蒜头鼻、阔口、大耳,绕到文物背后,还可看到其向后披的发辫垂于脑后。“铜人头像”
铜人头像 后部可见发辫
据介绍,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坑共出土铜人头像50多件,它们代表着古蜀王国的群巫集团。群巫身份特殊,在祭祀仪式中往往扮演着沟通神灵的角色。另一件“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则极为珍贵,其面部贴金不仅仅说明古蜀人对黄金的崇尚,应与祭祀内容和对象有关,更显出其身份的高贵与祀神活动的隆重。“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在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看来,文物原件和复制品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当文物无法外出借展时,文物复制品的展出也可以展现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尤其作为大学博物馆,除了面向公众展出的外,其展览更为重要的目的是教学研究,让学生了解到博物馆如何研究、博物馆展览如何策划、展览后续公教活动如何展开等实践议题。展览中两件青铜人像,作为原件展出,右为复制品
在“人间神国”部分,还展出了“铜顶尊跪坐人像”“铜兽首冠人像”等文物,其中的人物造型都具有典型性。展览现场的“铜顶尊跪坐人像”“铜兽首冠人像”
“以玉事神”“万物有灵”单元从玉器和仿生性器物的角度阐述远古的三星堆文明。据悉,三星堆遗址目前出土的玉器数以千计,此次展出玉璋、玉璧、玉戈、玉凿等玉石器,与青铜器一样,代表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在功能用途上,也几乎都与祭祀活动有关。铜兽面、铜扇贝形挂饰等从自然崇拜的角度,表达了古蜀人认为,世间万物,山川、土石及动植物等都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他们赋予自然万物思想、智慧和情感,也通过自然万物与神灵对话。铜扇贝形挂饰
展览最后一部分“文明的延续”以一件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饰”仿制品支撑,这件商周时期的金器于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目前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展览以图片方式,比较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遗址文物的继承关系
大学博物馆如何办展出的玉璧
就展览而言,“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是一场上海大学文博专硕实习同学全程深度参与的、致力于小体量、高品质的教学科研实习展,旨在通过办类似精品文物专题展,来带动文博专业的学生,让他们知道展览策划、实现、管理运营的流程。除了文博专业,美术学院、材料学院都将在展厅中安排教学课程,博物馆展览服务于教学科研,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尽量辐射到周边社区。“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
上海大学博物馆中,“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越风悠悠——萧山越文化文物展”也正在展出,两个展览都不大却都带着历史的价值,尤其是海派旗袍,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也有收藏,但上大博物馆的收藏来自荣氏家族后人的捐赠,背后有其历史和个性化的故事。目前,上海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各类藏品1万余件(套),展示面积5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