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潮州非遗精品展”开展 非遗名作精彩故事多
卜松竹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松竹)11月7日~12月31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的“广州·潮州非遗精品展”在广州塔一楼环形展廊亮相。
本次展览是广州与潮州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次携手举办非遗主题展览,作为岭南之窗首个跨市展,通过两地非遗项目的对比式呈现和场景化展示,让游客切身感悟岭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两地同类作品对比展示
据悉,本次展览采用对比展示的方式,可以直观看到两地非遗的特点。比如广绣精工细作、潮绣立体丰满;广彩如万缕金丝织白玉;潮彩或通花镂空或国画入瓷;广作木雕为国内三大流派之一,繁复厚重;潮州木雕五彩装金。
展览中的《满地锦绣人添寿》是广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广辉的作品,尺寸为260×120cm,是最大的广彩瓷板画。作品构图饱满,中间主题以葫芦为开窗,葫芦下面以两个如意衬托,有福禄如意之意。同时辅以小童手托寿桃、寿星满怀喜悦、麻姑手托花篮、美酒等主题,花瓶上的人物刻画生动,展现出一幅人寿年丰的美好的景象。潮州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谢金英的《蕙质兰心》采用了羊脂白瓷瓶釉下彩新工艺制作,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中国工笔画渲染技法结合潮彩传统工艺进行精工彩绘。画工精致细腻,人物神态生动传神,发丝细致入微,设色淡雅清新。
广绣方面,此次展览展出了广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大师的《我爱小鸡群》原作。这件作品原创的“绒毛绣”技法令色彩和光线的变化变得极为细腻,成为广彩发展中的创新技法。梁桂开、杨秀云的广绣《红棉白孔雀》画面上,一对白孔雀站立在雄壮魁梧的红棉树上,白孔雀的精彩在于一身洁白亮丽的羽毛,特别是一把尾翎,若干个不同色阶的白,把尾翎烘托得潇洒飘逸,栩栩如生。这件作品的原作挂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
潮绣《迎福》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卓桂芬的作品。作品采用潮绣特有的垫高立体金银绒混绣技法绣制,五龙或为鼎耳,或缠绕鼎盖鼎身,神态各异,威武有力,两男童以舞龙姿态托起龙鼎,动感十足,俊俏可爱。
潮州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培希带来了精彩的《八仙图》。作品选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八仙,寓意祝颂长寿,吉祥如意,贴上古板金箔,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蕴含着浓郁的岭南风情。
作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胡敏强带来了广式家具两椅一几等作品。相较潮州木雕较多地强调装饰功能,广作木雕更多的是在日常实用器上下功夫。而且广作木雕因长期得对外交通之利,用料豪放大气,厚重壮观。
展品不乏“创新”特色
广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16项,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项目17项、省级项目81项。潮州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0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项目23项,同样实力雄厚。
本次展览两地精品共45件套,广州18件套,潮州27件套,这些作品分三大类:绣、彩、雕。这次展览也是非遗进景区的一次尝试,让非遗由街巷、作坊、工作室走向市场、走向社会、走向百姓生活,以此来加快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步伐。当中“创新”的特色,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展览中的骨雕作品《江山如画》,长2.3米,是目前最大体量的骨雕作品。根据重量,使用了3000根牛骨。这件作品最大特点是体现了高超的拼接技艺,几乎看不到连接缝隙。
潮绣《龙鼎天悦》,国家级传承人康惠芳根据掐丝珐琅古鼎来制作创作。掐丝珐琅器釉质细腻,色调纯正,鲜艳明快,具有水晶般透明感,要用潮绣来表示其特点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