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维四(1930.4-2020.9)
曾侯乙编钟
谭维四1930年4月生于湖南长沙,1950年至1952年在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工作,1952年至1964年先后在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化局工作,1954年参加北京大学第三期考古训练班。1964年之后一直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历任文物考古队队长、业务秘书、副馆长、馆长,1992年7月退休。曾侯乙墓文物出土时
曾侯乙墓文物
谭维四:发现曾侯乙墓著名考古学家、曾侯乙墓发掘队队长谭维四先生在考古现场(左四)
曾侯乙墓的发现经过,可谓曲折又传奇。197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空军雷达修理所在驻地湖北省随县城郊公社团结大队境内的东团坡扩建厂房。清理曾侯乙编钟
清理曾侯乙编钟
5月22日,墓主外棺盖终于露出东室水面。这是由内外两层棺组成的一副套棺。外棺以青铜为框架嵌木板构成,体形如此庞大,加以铜木结构和髹漆绘彩,在过去的古墓发掘中未曾见过。接着又见到一座青铜鹿角立鹤面朝南立于主棺东北角。提取陪葬棺
在四个室的整个清理过程中,最动人心弦、最受人们关注、工作难度也最大的要数编钟的出水和主棺的起吊了。5月22日午夜,水位降到距椁墙顶50厘米的时候,中室隐约出现了三个木架。“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国际交流·曾侯乙编钟专题”国际学术会议合影
西室的清理比较简单。在揭椁盖板时已取走木棺两具,5月22日开始抽排积水不久,一只无头鸳鸯形漆盒浮出水面,后在此室2号陪葬棺内找到了它的上半部分,知其为此棺内的随葬物品。黄翔鹏先生(左二)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国际交流·曾侯乙编钟专题”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
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1988年11月,为总结曾侯乙编钟研究成果,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在武汉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国际交流·曾侯乙编钟专题”国际学术会议。文化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证书
曾侯乙编钟是乐器,湖北省博物馆不仅将其作为核心展品陈列于展厅,还积极开展了曾侯乙编钟的演奏、复制工作,使2400多年前的华夏正声重现于世。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曾侯乙编钟音乐会
每逢盛事,必奏编钟。1984年国庆期间,新成立的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应邀赴北京,用刚刚获奖的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为共和国三十五岁生日献上了首场大型民族交响乐。“海基会”函件
“海基会”函件
随着曾侯乙编钟影响力的扩大,曾侯乙编钟作为中华礼乐文明的重要象征,在海外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台湾定制的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验收证书
曾侯乙墓的发掘已经过去四十年。四十年来,曾国考古成果不断,擂鼓墩2号墓、文峰塔1号墓、文峰塔4号墓、叶家山111号墓、郭家庙曹门湾墓区1号墓、汉东东路129号墓等曾侯等级的墓葬中都出土了编钟、编磬等礼乐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