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年-1593年)
中国的写意绘画是在传统写生和工笔画发展过程中变化出来的,它也是绘画从具象到抽象的必然,这个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它最终需要一个才华非凡的艺术家来突破。写意绘画的思考首先需要诗人的想象力和对形象高度概括的艺术天才,其次在笔墨表现上又要具有书法家的笔墨功底和法度,使表现的笔墨形象坚韧而有弹性,具有相当的生命状态,历史就钟情于明末的徐青藤。浙江绍兴,徐渭故居
徐青藤是一个有多种天才的文化人,他作为一个诗人和戏曲文学家,在他的剧作《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等中不但体现了文学的表现才华,而且在对剧情的波澜冲突和起承转合的文学结构上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整体把控能力。徐青藤又是一个杰出的草书书法家,笔墨线条圆劲而有弹性、气势磅礴。徐渭 《水墨牡丹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出生在明代后期的徐青藤,正值明清小说发展的兴盛时期,包括书画艺术家在内的各类文化人思想中的市民意识日益膨胀,贵族的文化精神受到了质疑,社会矛盾相当激烈,因而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前程感到忧虑彷徨、不能自拔,正如徐青藤在一首题山水画的诗中所说的“几间东倒西歪屋,一篇南腔北调文”那样一派风雨飘摇的凄凉和悲哀。徐青藤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所以他将抑制不住的才气发泄在绘画创作中,正如他在《墨葡萄》图上所题的“笔底明珠无卖处,乱抛乱扔野藤中”。徐青藤这种天真烂漫的无为使他成为中国写意绘画的开拓者,他的艺术创作态度与中国绘画史上元代大书画家倪云林的“聊写胸中逸气”和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书画如参禅”虽表现的静躁不同,但境界是一样的,比较后来的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人在创作态度上那种寓经意与不经意之中的有为是截然不同的,其中的高下不言而喻。当然八大山人在他传世的代表作《鱼鸭图卷》及《安晚册》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中的人格化,也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又如齐白石走出书斋,表现生活,他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意识至今一直作为后人学习的表率。徐渭 《墨葡萄》 故宫博物院藏
徐青藤作为一个杰出的书法家,他在绘画作品的创作中,对形象的表现和笔墨的处理犹如在书法作品中对字体的点划穿插、上下的起承转合、行与行之间的左右顾盼一样,相当娴熟,整体上能做到即情发挥,随处生发,见好就收,在创作思想上又如在处理戏曲表现那样,具有深睿的思想内涵,所以徐青藤天真烂漫的作品中呈现出一派诗的艺术境界。徐渭 《草书论书法》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 竹石水仙图
当然,写意绘画比较其他的表现形式,因为受情绪的影响,未免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它创作的激情需要在客观和主观上都达到一个极佳的状态和条件才能出现经典作品,这种状态正如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一书中所说的“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们对包括徐青藤、八大山人和齐白石在内的杰出艺术家留下的除经典以外的传世作品也要有所理解。正如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刘翔,他在参加体育运动最后决赛那种亢奋的状态下,才能达到以超越别人的速度打破世界纪录,但他不可能在平时生活中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和速度。又如杰出的演员也只有在剧情达到最饱满的时候,表现和演唱才能令人叫绝,而这种激情的表现不可能出现在他与人聊天或闲话的时候,道理是一样的。徐渭画作
徐渭 《行草书诗》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三江夜归诗,纸本行草,南京博物院藏
从徐青藤及后来的八大山人和齐白石等的写意画家的作品中我感悟出,写意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应做到:读书补气、触景生情、凝神聚气、大胆落笔、随处生发、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