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从博伊斯引出的双展:“被打断的饭局”和“我与博伊斯”

2020-08-09 15:15  澎湃新闻   - 

2020年8月8日, “被打断的饭局”与“我与博伊斯·杨振中”双展在上海昊美术馆开幕。展览“被打断的饭局”标题取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赛荷(Michel Serres)的著作《寄食者(The Parasite)》。“我与博伊斯”则是昊美术馆的持续项目,艺术家试图用作品《立方》与馆藏的博伊斯作品进行对话。
 
“被打断的饭局”
 
展览“被打断的饭局”标题取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赛荷(Michel Serres)的著作《寄食者(The Parasite)》。塞荷在本书中将人类的历史视作其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相互“寄食”历史,对人类中心主义及此观念之下的技术生产体系展开批判。作为疫情发生以来昊美术馆的首次群展,本次展览试图在这个“被打断”的时刻再次审视人类与我们所置身的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思既有生产体系和连结方式的危机,并从“食物”这个角度出发来探讨这些问题。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走入三楼的展厅,首先能看到的是博伊斯的作品《精神食粮》(1977),也是此次展览的开端。
 
策展人付了了说,“食物在博伊斯的创作中占据着关键位置,既连结了博伊斯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思考,也同时作为其社会雕塑的重要要素而存在。博伊斯的几个代表作都与食材有关,他曾借用蜂蜜的流动指涉社会机制、分工机制、生产机制等。他在作品《交换价值》中展现的是放满食物的架子,指涉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体制下的交换价值。他曾在电视台直播做菜,他觉得食物是社会中很重要的媒介,也是‘人人都是艺术家’中很重要的元素。”约瑟夫·博伊斯(1972-1978)

约瑟夫·博伊斯(1972-1978)

展厅现场,约瑟夫·博伊斯《精神食粮》

展厅现场,约瑟夫·博伊斯《精神食粮》

博伊斯在此次展出的作品《精神食粮》中列出了一份冗长的食物清单、一段简短的关于食物的对话和一首引自6世纪爱尔兰的古诗,将万物视为妻子兄弟。“其实博伊斯在那时就产生了‘去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而这也是这次展览想要回看,沉思的重要部分。”
 
策展人表示,“疫情以来,大家都在思考人类和自然和其他物种的关系,以及自然是什么的问题。展览还想讨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吗?今天自然还是我们认为的那个自然吗? 我想人类不光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我们生产的无机物或许将来也会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这些概念也在展览作品中多次提到。”徐坦,《当我妈迷失在林中时,谁在和她说话?》

徐坦,《当我妈迷失在林中时,谁在和她说话?》

未来农夫,《十的次方变奏》,2011至今

未来农夫,《十的次方变奏》,2011至今

在博伊斯的作品边是一组视频装置——徐坦的作品《当我妈迷失在林中时,谁在和她说话?》,观众可以坐在垫子上观看视频,聆听东亚受访者的言说,讨论东亚与中国文化对于自然的看法。另一边,作品《十的次方变奏》是未来农夫(Futurefarmers)的成员Amy Franceschini与Michael Swaine受该电影启发而展开的研究项目,邀请来自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共进野餐,提问知识的局限性和未知的谜团,与徐坦的作品形成了有趣的对话。展厅现场,作品《流动的盛宴》

展厅现场,作品《流动的盛宴》

林育荣,《海况9》

林育荣,《海况9》

在展厅中央则是艺术家于吉为展览而作的《流动的盛宴》。新加坡艺术家林育荣(Charles Lim Yi Yong)的一组作品《海况》讨论了新加坡如何借由国家法令将来源各异的沙子运送并填入海岸和偏远岛屿以增加国土面积,展现了自然物质如何反映了对国家、统治方式和地质形态演变所产生的影响。这组作品还包含了一段运沙人的自述,在展厅内,观众可以阅读到这段自述的文本。石青七峰草堂本《牡丹亭还魂记》 图片由艺术家石青提供

石青七峰草堂本《牡丹亭还魂记》 图片由艺术家石青提供

郑波,生存手冊 I(手抄1961年《上海野生食用植物》), 2015

郑波,生存手冊 I(手抄1961年《上海野生食用植物》), 2015

艺术家石青为展览创作的新作品《白糖记》(2020)和田村友一郎的作品《鲈鱼刀,社会烹饪》(2014)则分别截取了一个与食物、烹饪相关的历史片段。《白糖记》以嘉靖年间白糖的发明为背景,以多幕剧的形式揭开一场全球化贸易、物质消费、食谱、南戏与激进思想交织的现实与梦境;《鲈鱼刀,社会烹饪》则是对18世纪日本江户时期朝鲜外交官遇刺案的平行叙述,暗示着我们从未严肃的与自然缔结契约。
 
我和博伊斯 · 杨振中
 
“我与博伊斯”是昊美术馆推出持续性项目。此项目每4个月邀请一位艺术家用作品的形式与馆藏的博伊斯作品进行对话,并在美术馆二楼的博依斯展区以“展中展”的形式展出。
 
此次的“我和博伊斯 · 杨振中”为该项目的第二个展览。艺术家杨振中用作品《立方》与博伊斯展开对话。杨振中的作品以层次丰富的观念引人沉思,好奇心和批判意识所导致的思绪流动,使他关注的问题领域不断变换着。因为关注点的不断移动,他的作品中很少有反复使用的材料,但镜子和铁栅栏是个例外。他不断刷新着对当代人基本生存状况的认知和表达,这些认知和表达,涉及景观时代的真相/假象、隐私/公开等。展厅现场,杨振中作品《立方》

展厅现场,杨振中作品《立方》

这次为昊美术馆特制的作品《立方》中,杨振中用镜子和红色消防管材组成硕大的立方体。地面上,四面镜墙暗藏玄机,展厅墙面上设有四个屏幕,观众走入展厅后会生成不同的镜像和影像,就如同处在不同的空间与角度审视自我。
 
策展人杜曦云说,“博伊斯的艺术强调介入社会,对社会对变化特别敏感,并做出艺术化的互动。而我们当下正处在了一个照镜子的时代,一个人人都在生产、输出、传播影像,又对自我和他人的影响评头论足的时代。而这次展览的作品是一个立方体的镜子,伴随着红色的栏杆,来让人冷静思考。当观众走近观看时,不知不觉便进入了艺术家设置的机关中。”展厅现场,杨振中作品《立方》的屏幕中所呈现的画面

展厅现场,杨振中作品《立方》的屏幕中所呈现的画面

观看《立方》后的感受,就如同展览前言所写,“沉浸在屏幕和镜像中的人,早已无法寻找真相和假象的边界。摄像头无处不在、个人信息被机器不舍昼夜的采集和分析,个人隐私无从保守,在特殊时段还会主动让渡隐私……”
 
“被打断的饭局”与“我和博伊斯 · 杨振中”皆将展至10月31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慈禧、香妃殓葬穿什么?定东陵出土服饰修复后首次展出
下一篇:第五届海丝艺术节首演 赵聪领衔演绎“最美时光”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