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部作品均展现出稳定的质量和多元的个性色彩,目前已完成主创与孵化导师、扶植基金的分配与对接,进入第一轮孵化阶段,并计划于8月进行公开的剧本朗读与音乐工作坊。届时,“孵化计划”将从中遴选出更具发展空间的作品,进入下一阶段的孵化和工作坊演出版本的制作。
据了解,147部投稿作品的创作者包括音乐剧从业者、新人、爱好者,年纪最长的有“50后”,最小的是“00后”。
陶辛、黄韵玲、费元洪、王海笑等4位孵化评审,携手金培达、樊冲、马达、高瑞嘉、刘亮佐等5位孵化导师,以及飞行导师胡晓庆,对故事文本和音乐选段审读与品鉴后,初步遴选出5部普通类作品、1部抗疫类作品。
5部普通类作品在题材上高度类型化,表现出强烈的当代特征。
“在这些投稿的音乐和文字中,我能感受到创作者们内心的挣扎,或者他们努力的过程。”孵化导师之一刘亮佐说。
评审们对于投稿作品的评判标准更复杂、更灵活,稿件的完整度、探索性和可执行度,被同等重要地纳入考量。
“由于入围名额有限,评审难免出现争论、难以取舍的情况,这是评审工作中最头疼的部分,虽然我们统一了评审标准,但不同的评审一定会有不同的角度。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仔细分析评审们对作品的入选理由,通过可行性分析选择最适合进行孵化的作品。”孵化评审之一王海笑说。
新冠疫情今年初“突袭”,“孵化计划”主办方文化广场迅速跟进,2月22日发布了特别征集,鼓励创作者讲述疫情期间的真实故事,铭记时代烙印。短短一个月内,平台共收到52部抗疫主题的投稿,占到本届投稿总数的35%。
最终脱颖而出的《两个人的城》由赵潋编剧、陈祺丰作曲、董诗云作词,陈祺丰也是“2019孵化计划”入围作品《生死签》的作曲。
本届“孵化计划”组成了10人专家团队,分别担任评审和导师,每一位都将以自己的专长与经验,协助新人新作成长。与此同时,平台力量与各方资源都尝试在创作更前端贴近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作品与市场之间的距离。
“音乐剧是一个团体项目,仅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成事。”谈起“孵化计划”的意义,发起人费元洪说,“‘孵化计划’把一个作品所需的三方组织在了一起,投稿者是创作方,文化广场是平台方——扮演着作品孵化、版权代理、品牌宣传等多重角色,另外还有制作方,三方聚在一起,贡献出自己最擅长的一部分,相互借力,相互成就,孵化机制才得以有效运转,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创意与作品。我们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依赖,也是相互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