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散于画作上的,是一位女子的温婉柔情,坚韧与丰盛;
慢慢踱步展厅中,去捕捉她的情绪,感受那份“慢生活”的自在与奢侈......
2019年10月10日,艺术家张钧个展“漫·慢——张钧的视觉记忆”在东岳美术馆开幕。经过近半年的筹备时间,东岳美术馆将艺术家张钧从生活随笔、记忆片段到架上绘画中的诸多面貌呈现给观众,用展览的形式映射了张钧从女性角度重新审视记忆之旅于其艺术、其人生的多重意义。“漫·慢”所要表达的,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角度来探寻、重构、并置记忆与当下的思维情境,亦是创作者对于自身生活与创作的回溯与思辨。


来自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ICCA国际艺术创意联盟、法国索邦大学、巴黎高等装饰学院、广东集美集团等专业机构的嘉宾代表参加了开幕式活动。

展览题目“漫·慢”通过有趣的叠音异意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艺术家个人的生活和创作状态:“漫”是张钧的一种生活态度。它是艺术家在情感思绪、创作情境等生活状态之中肆意蔓延、进而主观表达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态度是她艺术创作存在的基础。而‘慢’则是张钧的一种创作思辨。它是艺术家试图在自由和现实、理性与感性之间达到的一种平衡。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创作思辨,构成了此次展览中展示的57张架上绘画和一组图像装置。


开幕式伊始,东岳美术馆馆长袁秋来首先表达了对到场嘉宾的感谢。回顾策划展览的过程,袁秋来馆长感言,整个展览前期筹备的过程历时近半年,对于东岳美术馆而言,选择像艺术家张钧这样既具有中西方文化教育背景、又受传统和现代文化双重影响的艺术家,是与美术馆对自身定位和未来发展规划相一致的。而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张钧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坚持也深深打动了整个团队,让美术馆对张钧艺术的理解有了一个更深的层次,用展览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张钧更深层的思想秘境。


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郑勤砚教授在开幕式致辞时表达了她对张钧在创作中呈现出的艺术状态深受感动。“在现代社会这种繁复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如何慢下脚步来聆听生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但张钧的作品与她本人的气质、品味以及生活状态是高度契合的。如果我们像这个展览的题目一样,像张钧在作品中透露出的内心状态一样逐渐‘慢’下来,你会听见清风在耳畔的鸣响、体会到阳光带来的力量。”

在接受后续采访时,郑勤砚教授也阐述了自己对其作品的理解:“在张钧的创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非常细腻的、女性特有的情感,这样的一种情感特质也成就了她画面中散发出的独特的艺术气质。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在不断的失去,又不断的找寻,对我个人而言,这其中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对艺术的童心。“


正如郑勤砚教授所言,在张钧的画面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始终在找寻这种回归纯真、干净如初的初心,这是一种对单纯、质朴与善良的呵护,也是一种慢节奏的、温暖的情愫。绘画于她而言,是基于心灵的创作。

作为艺术家张钧在国内首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孔岑蔚在表达激动心情的同时,又深感荣幸。关于此次展览的主题“视觉记忆”的解读,孔岑蔚表示:“视觉记忆”并非是简单地将记忆视觉化。“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过去的记忆与当下的情境进行一种重置和并构,在用以传递自我情绪的同时,也让拥有相同情感经验的观众引起了共鸣。”

谈及创作动机,张钧说到:“‘记录’在我的生命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一直觉得,绘画是我的情绪记录,而文字,是用来装载情绪的那个盒子。我们常说‘无处安放的情绪’,因此我用缓慢的文字,来装载蔓延的,或者说肆意蔓延的情绪,因此才有了今日这些画作,这本小书,和呈现给观众的这个展览。”



在张钧的文字中,表达了其创作历程中对“我世界”探索的重要性。从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于艺术家而言,“我世界”是不同于“自我”的一种感念,它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自我表达,而是艺术带给其个人情感的一个庇护所。在这里,观者既能看到艺术家依然保有了女性所特有的脆弱柔软,也尝试去舍弃女性特质而通过画面传递出强硬与刚性。艺术家的作品正是基于“我世界”的情感触觉而不断解构又再造,继而进一步反哺于艺术家的敏感触觉中。


张钧表示,自己的创作历程中,家人与朋友的支持始终给予了她无限的动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活的积累,有了自己与周围人对她敏锐艺术触觉的精心呵护,才有了她在作品中希望透露出的、一个第一次向公众敞开的“我世界”。

开幕式最后,中央美术学院王其钧教授作为嘉宾代表上台致辞。王其钧教授从自身对作品感悟阐释了他对展览的理解:“‘漫’与‘慢’这两个字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是从空间的维度,一个是从时间的速度。‘漫’,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而第二个‘慢’,则展示了艺术家人生旅途的速度。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张钧的画为我留下了深刻的、能够长时间存在的记忆,原因就在于在她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她本人的内心世界,能够看见她对这个世界的体悟。”


正如策展人所言,艺术家对于“情绪”之于“视觉”、“记忆”之于“漫慢”的自我辩证与反观,是展览最终的探讨与存在价值。艺术家在敏锐捕捉着情绪、保护着自身感性情绪的同时,选择了运用绘画这样理性的方式将其呈现。这或许是一种感官的矛盾,也不失能谓之于一种辩证。


艺术谓之于张钧,或许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情绪和花一样,美好又会再次降临。”此次展览在为观者呈现出张钧艺术状态的同时,也不断地探讨着艺术为何而情绪,生命何为而记忆。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