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甜蜜贯穿在他们的婚姻之中,“只要一打开窗,她就出现在这里,带来了碧空、爱情与鲜花。”他把对贝拉的爱,对世界的爱,都绘制成了一幅幅充满了童话色彩的作品。
奥迪隆·雷东,“我的吻有果子的滋味,在你心里融化!……你对我不屑一顾,再见吧!”根据福楼拜小说《圣安东的诱惑》所作插画之一,1896
奥迪隆·雷东出生在法国波尔多,在巴黎学习艺术。他拒绝加入同代人的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选择了更具个人化的艺术视野。他对版画独具兴趣,这种技术的独特性能够使他实现色调的无限渐变以及对明暗的丰富表现。南·戈尔丁将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日记而进行。她因记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文化和社会边缘者的影像而闻名,她随身带着相机,拍摄的对象几乎都是她的朋友,混乱、亲密、狡黠……将私密的欲望和激情自然袒露,也难掩背后破碎的痛苦。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被称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该称谓来源于1896年在慕尼黑创办的支持新艺术运动的《青年》杂志。同一时间,在柏林,文学艺术杂志《Pan》在促进“青年风格”美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幅典型的木刻版画便是首发于该杂志。
爱德华出生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个以寒冷和黑暗著称的地方,他曾经尝试过在当时艺术界大行其道的印象派风格,可那仅仅是视觉层面上的探索满足不了他的追问——他选择向内看,探索爱和嫉妒、孤独和焦虑、疾病和死亡——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一边痛苦挣扎,一边紧紧相依?为什么贪恋,又为什么忍受?
尽管人们时常将马格利特归为“超现实主义”阵营,但他本人却是不认的。就像这幅《恋人》,如果它只是“超现实”,那你在欣赏它时不会如此不安。
格蕾特·斯特恩是一位德裔阿根廷艺术家和摄影师,也是二十世纪阿根廷现代摄影艺术史的重要人物。斯特恩出生于德国,曾在柏林跟随包豪斯教授瓦尔特·彼特汉斯 (Walter Peterhans)学习,后来又与艾伦·奥尔巴赫 (Ellen Auerbach一起创立了备受赞誉的摄影和设计工作室ringl+pit。20世纪30年代,为了逃离纳粹德国,斯特恩先是移民到伦敦,然后到了阿根廷,在那里她和丈夫奥拉西奥·科波拉 (Horacio Coppola)举办了阿根廷的第一个现代摄影展,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共同成立了工作室。
1964年,已然是名人的安迪·沃霍尔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工厂”,《吻》便是“工厂”早期拍摄的录像作品。录像长达58分钟,但内容其实很简单:一对对接吻的身影惯穿始终,每一对人物接吻的时间平均长达三分钟左右。这是安迪·沃霍尔对当时“海斯法案”的小小戏谑和反抗,该法案规定了在电影、录像中接吻时长不能超过3秒。但,谁能阻挡一个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