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合美术馆2022年中艺术季在武汉合美术馆 1-9号厅拉开帷幕。“吾天吾地——张国龙大型空间艺术展”开幕式、“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研讨会&新书发布会、“循迹——合美术馆馆藏手稿研究展”开幕式、“缪晓春2021:Art Pre Ai”新书发布会、“伸长你的眼睛穿过我——费俊作品(2013—2021)”新书发布会五场活动举行。囯窖1573与当代艺术档案库共同创立“当代即未来”艺术公益项目,一直以实际行动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在项目三周年之际,囯窖1573作为合美术馆2022年中艺术季品牌支持参与其中。
“《美术思潮》的文化价值与历史遗产”主题学术研讨会于7月 29日(星期五)上午进行,邀请国内知名批评家、策展人和媒体人陈孝信、陈晶、范晓楠、高岭、郭红梅、洪镁、胡斌、冀少峰、贾方舟、刘淳、刘茂平、刘宇、鲁虹、吕澎、孟尧、皮道坚、舒群、孙振华、王春辰、王端廷、王林、谢慕、杨卫、俞可,共同对于一个在湖北存在了三年(1985—1987),并在全国当代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的纸质媒体《美术思潮》进行了讨论,其中的亲历者满怀深情回顾往事,旁观者给予了理性的观察和反思。
回顾历史,策展人洪镁谈到,在1986年第29期《中国美术报》中,《美术思潮》的创刊被评为该年度“美术界十大事件之一”。而同年的香港报刊《九十年代》更是提出了后来常被引用的“两刊一报”,将《中国美术报》、《江苏画刊》和《美术思潮》评为当时最重要的三份美术刊物。
《美术思潮》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由湖北美协创办的学术期刊,当时的主编,现任西安美院教授彭德老师在文章中回顾到,《美术思潮》为什么出现在武汉?追根溯源,至少有三大原因。
一是武汉的地理位置。武汉作为汉文化圈的地理中心,同京津沪宁杭穗成渝雍保持着大体相等的距离,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快捷。二是武汉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武汉地区的文化一向属于非主流文化,很难形成文化茧房。三是武汉的精英文化。武汉的大学数量仅次于京沪。1985年前后,《美术思潮》编辑同武汉中青年美学学会的成员形成重叠关系。当时年轻的哲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等诸如张志扬、陈家琪、邓晓芒、易中天、萌萌、李明华等代表人物都曾是《美术思潮》的支持者或撰稿人。当时湖北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周韶华启用了我们这群年轻人,更是《美术思潮》以激进面貌获得美术界老中青三代人广泛认可的直接原因。当时,有人把崛起的湖北美术界比喻为纽约,把北京比喻为巴黎,正是《美术思潮》起到了喉舌作用。黄永砯、张培力都曾表示要迁徙武汉,先后调进武汉的有舒群、任戬、王广义等人。
批评家贾方舟从对整个当代美术批评40年的视角看《美术思潮》和武汉这个现象,把这40年概括为三个时代:一个是以刊物为中心的批评家与编辑家联盟的时代,这是80年代;90年代是以策展人为中心的集团批评时代;2000年以后是以美术馆为中心的美术馆时代。整个80年代是围绕着四个刊物,1979—1984年主要是美术杂志,1979—1983年准确来说是美术杂志的黄金时代,1985年—1990年是“两刊一报”,这“两刊”,第一就是《美术思潮》它是1984年筹备,1985年创刊,1987年停刊,这里面的轴心人物是周韶华、彭德和皮道坚,由武汉形成的批评家的集群非常出色的,全国唯一的,没有这样强大的批评力量,这是一个特殊现象,这个特殊现象是值得专题研究。整个中国80年代批评的整体景观非常的壮观,也是中国美术批评家最得意的年代、最好的年代,正是他们的推波助澜形成了85新潮,形成了80年代所有值得我们美术史肯定的东西。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谈到,《美术思潮》开启了理论批评与艺术实践共生与互动的中国当代艺术创造的新的模式。这个模式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在这个情况下,依然顽强存在的批评家年会,这个应该说是从《美术思潮》那个时候开启的。刚刚提到的很多新潮美术家,包括舒群那个时候都到湖北来,湖北的批评家、理论家跟他们建立了很好的良性的互动关系,比方说黄专与王广义、舒群、杨小彦与李媚和当代摄影批评这样一些方面。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认为,我们如何看待《美术思潮》的退场,我认为《美术思潮》当年出现其实是个意外,当年《美术思潮》惨淡经营确实难以为继,过去把它的结束看作是一个时代的原因使《美术思潮》不能延续,其实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趋势,也就是它预示了这个惨淡经营的纸质媒介时代的终结。
“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策展人洪镁谈到,“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文献展对于不曾经历那个思想激昂的年代的观众和读者来说,《美术思潮》似乎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它就那样站在美术史上,面目却已经不太确切,仅能依靠几段文字去想象。走访亲历者的时候,30多年的岁月也将它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打磨得不甚清晰,所以做这类文献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展览自2020年底筹备至今,策展团队在既定的展览框架下,发出70多份展品征集函,与近40位批评家、艺术家签订借展协议,收到近1300份与《美术思潮》及其时代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千头万绪,最终共同拼出了一个有着蓬勃文化生命力的时代。彭德先生为本次展览即提供了文献700多件。其中不仅有能够直接反映《美术思潮》经营状况的相关文件,也有来自多方对《美术思潮》的反馈;不仅有能够佐证《美术思潮》诞生、发展、终刊的文献,同时还有这本刊物带给美术界的袅袅余音。
作为文献之外的重要部分,这次展出的作品带着我们回顾了《美术思潮》自筹备至终结的80至90年代,在湖北此起彼伏的美术群体、美术现象、美术展览、美术流派,让传说中的“八五重镇”重回现实。
“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展览中,除了《美术思潮》刊物本身的过程与成果之外,还以文献和作品共同呈现了“从《湖北美术通讯》到《美术文献》”这样一条回顾《美术思潮》“前世今生”的线索,而这条线索是在谈起《美术思潮》这本刊物时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始于1981年的《湖北美术通讯》的湖北美协的会员内刊,是当时重要的美术资讯渠道,并收获了不错的反响。1982年底,湖北美协创办了《美术理论文稿》来满足理论需求的增长。及至1984年,“神农架会议”的举办、大大小小的美学沙龙等客观条件的成熟;周韶华、鲁慕迅、陈方既几位老先生发掘彭德、皮道坚等青年理论人才;以及之前在理论刊物上的经验都让《美术思潮》的诞生水到渠成。而在1987年底《美术思潮》停刊后,其主编彭德、编辑部主任鲁虹以及唐小禾、贺飞白、刘春冰、刘明、吕唯唯等人在1993年共同创办了《美术文献》,则从艺术创作的方向以不同视角推介艺术家,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研究积累的大量资料。这条线索的演变对于理解《美术思潮》本身的前卫性、青年性,以及它在当时所体现出的先锋性,都有更多维度的理解。
主办单位:合美术馆
开幕时间:2022年 7月 29日(星期五)16:30
展览地点:合美术馆 1-9号厅
展览委员会:黄立平、鲁虹、姚华、甘行松、李红、洪镁、艾小铮、王玮琪、孙江舒、钞金鑫、胡露
系列活动之一
“吾天吾地——张国龙大型空间艺术展”囊括了其历年来的精品力作,又展示了其近十年的全新创作,可谓艺术观赏的盛宴。“吾天吾地”既是对张国龙四十余年艺术创作的一次巡礼,又是对其未来艺术创作蓬勃生命力的开启。
吾天吾地——张国龙大型空间艺术展展览现场吾天吾地——张国龙大型空间艺术展展览现场吾天吾地——张国龙大型空间艺术展展览现场
系列活动之二:“循迹——合美术馆馆藏手稿研究展”选取了方力钧、王广义、庞茂琨、傅中望和蔡广斌这五位极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览通过将合美术馆馆藏手稿和艺术家原作并置的直观展出方式,将艺术创作过程生动地呈现出来。此举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研究者乃至纯粹的欣赏者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洞察艺术家自我否定、调整、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