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自画像》(非此次展品,Self-Portrait-with-Grey-Felt-Hat),1853-1890年
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展出“梵高与橄榄林”之前,6月12日,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与美国达拉斯艺术博物馆(DMA)合作举办的同名展览刚刚落幕,此次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以梵高博物馆近期研究为线索,将梵高的三幅橄榄树、两幅风景、三幅纸上作品与馆藏橄榄树作品结合展出,将两场展览的作品互为补充观看,更能觉出这个被忽略的“橄榄树”系列的不凡。梵高,《橄榄林》,1889年6月,布面油画,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藏(MIA展出作品)
研究新发现:红颜料褪色、表面有多种痕迹这一描述在十年前引起了梵高博物馆“梵高与橄榄林”策展人之一迈尔斯(Nicole R. Myers,现为达拉斯艺术博物馆首席策展人)的注意。 当时,她是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在对馆藏作品的研究中,迈尔斯注意到画中橄榄树阴影是蓝色而非紫色,她知道梵高调色板的精确性,于是她向梵高博物馆寻求帮助,一次对“橄榄林系列”跨大洲的调查由此开始。
相比在室内,梵高更喜欢在大自然的包围下作画。他在给妹妹的信中写道:“我总是满身灰尘,像豪猪一样扛着木棍、画架、画布和其他工具。”
但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来自颜料本身。梵高自己所描述的“紫色的影子”与如今画面呈现的蓝色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其中使用的红色颜料。当这种颜料暴露在光线下会变得非常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梵高当时使用的紫色、粉红色、红色转变为如今所有橄榄林作品中柔和的蓝色。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这一系列作品,其最著名的《卧室》(1888 年)中蓝色墙面原本也是紫色的。
似乎梵高自己也意识到使用这种红色颜料的风险。“印象派流行的颜色都是不稳定的。”他曾经写道。梵高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自己作品中的变化,他于 1890年7月去世。但迈尔斯坚持认为,这些画作仍然捕捉到了普罗旺斯的色彩。她在2015年6月前往圣雷米,看到了这片风景独特的光线和色调,还看到了不那么动人的橄榄林。“它们不是传统‘风景如画’的题材。我认为吸引梵高画下它们的不是外表,而是巨大的象征潜力。”
贯穿夏秋,表达心境的橄榄树
当梵高收到他的朋友保罗·高更和埃米尔·伯纳德新作的复制品时,该系列又发生了转折。梵高看到的作品描绘的是《圣经》中耶稣被门徒抛弃、绝望的情节——“橄榄园里的基督”。画中高更毫不掩饰地将自己描绘成耶稣。 梵高怒不可遏,写信给提奥说,“他们花园里的基督把我逼疯了。”他还怀疑伯纳德是否见过真的橄榄树。
1889年11月,梵高画了5幅新的橄榄树作为回应。他本人对描绘圣经场景并不感兴趣,但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通过描绘“至今仍能看到的采摘橄榄的场景,研究人体比例,这或许会让人产生联想。”迈尔斯在《橄榄林和两个采摘者》中看到了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它展示了一对男女在橄榄林中平静地工作,他们的背后是充满活力的天空,可能会让人想起伊甸园。
梵高还画了三幅几乎一模一样的女工采摘橄榄的作品。一个场景画多个版本在梵高的创作中并不罕见。如果他对一幅画感到满意,他经常会复制一幅或多幅。他会保留原作,把其他版本送给亲人或朋友。
在这一时期,梵高以不同的各种方法,一共创作了15幅橄榄林。他着迷于橄榄树嶙峋的形状和它们不断变化的颜色,一遍又一遍地画它们。他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作画,并受季节启发的使用丰富的色彩。
现代艺术家大多不再描绘宗教叙事,而是在日常世界中寻找主题传达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虽然梵高画“橄榄林”时,也许并不平静,但画中的纯粹之美仍然让人感受到梵高渴望给世界和自己带来的慰藉。
1890年5月,梵高离开疗养院,搬到巴黎郊区,两个月后离开了人间。在离开圣雷米疗养院之前,他在《暮光之城漫步》(A Walk at Twilight)中再次回到了他心爱的橄榄林,这件作品中艺术家描绘了自己和一个女子在林中散步,在新月映衬下,树木显得格外醒目。虽然这件作品不属于“橄榄林系列”但却唤起了喜悦、和平和爱。
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梵高与橄榄林”将展出至9月18日,本文编译自《HYPERALLERGIC》“梵高橄榄林揭示其工作的秘密”(劳伦·莫亚·福特/文);《华尔街日报》“梵高,优雅与疯狂之间”(彼得·桑格/文);梵高博物馆和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