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经济增长预期的变坏,才使得各国纷纷提前祭起了降息的大旗。
今年以来,各国货币政策突然掀起了一股降息潮。除了以印度、韩国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相继采取降息政策外,不少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加入降息行列中。一些国家如日本,虽未降息,但也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从而使利率水平保持在低位。
虽说全球性的货币“放水”看似步调一致,但对各国而言,可以说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如一些新兴国家降息,是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防止经济陷入衰退陷阱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但总体而言,不少国家是在经济发展并未发生趋势性逆转,有些甚至依然表现良好的情况下,采取了降息的宽松货币政策。这其中的典型就是美国。据统计,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了2.1%,失业率依然保持在4%以下的低位。这样的数据连特朗普总统也认为“还不错”。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经济并未出现明显的经济或金融危机,甚至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
在此情况下,全球许多国家央行纷纷采取降息措施,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衰退。换句话说,正是由于经济增长预期的变坏,才使得各国纷纷提前祭起了降息的大旗。
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就再次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慢至2.6%,贸易增速进入十年来的最低点,全球经济面临重大下行风险。
从主要经济体来看,即便美国的经济增长看似风光,但实际上内部矛盾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增长乏力甚至发生衰退的概率正在上升。由于减税的财政刺激政策效应开始逐步减弱,特别是投资增幅出现大幅下降,再加上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等问题,美国经济未来的预期出现了明显的悲观和恶化。这也成了特朗普不断向美联储施压降息的重要原因所在。
当然,各国央行偏好降息,背后还有一个潜在的“益处”,就是试图以此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目前,许多国家由于财政扩张过度,导致政府债台高筑,债务风险不断累积。比如,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22.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降息的好处是能够将政府的利息负担降低,并能够通过宽松货币政策诱发的物价上涨,将部分成本转嫁到普通民众头上去。
但力图通过降息潮扭转正在变坏的经济增长预期,其效果很值得怀疑。一方面,美国四处点燃的贸易战硝烟短时内很难看到平息的苗头。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本身的操作空间并不大。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利息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货币政策的发挥空间。假如利率政策失效,过度依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就是诱发通货膨胀,世界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从根本上来说,全球经济面临着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突出。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发达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近年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刺激,而不是靠经济内生动力拉动。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仅靠降息这类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恐怕很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