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备受资金追捧的港股科技龙头,正在开始集体上演高空跳水行情。
3月4日早盘,港股市场调整明显。当天上午,恒生指数低开低走,恒指下跌超760多点,跌幅达2.55%。曾经大热的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在盘中跌幅高达5.3%。
从盘面上看,支撑科技板块的龙头巨震猛烈。其中,美团跌超7%以上,短短半日,市值少了1600多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300多亿元)。腾讯控股跌超3%以上、阿里巴巴跌超2%。次新股快手也大跌超6%以上。京东、小米、网易先后大跌。
除了指数大跌外,曾经连续多日流入百亿规模的南向资金也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当天上午,南向资金从净流入掉头转为净流出。据市场人士分析,印花税提升、美债收益率飙升以及新基金发行降温,正在让港股市场遭遇着连续不断的冲击。
美团股价盘中大跌7%
科技龙头股集体跳水
港股科技龙头正在迎来资金的大规模抛售。
3月4日早盘,港股市场迎来惨烈调整,其中被视为新经济龙头的美团更是上演了高空跳水的表现。
当天上午,美团股价低开低走,截至中午收盘,跌幅超7%,市值蒸发超1600多亿港元,折合人民币超1300多亿元。
数据显示,从去年年初至今年2月18日,美团股价从102港元一路涨至最高460港元,区间涨幅超320%,股价翻涨超3倍,妥妥的大牛股。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月18日之后,美团股价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调,区间跌幅超22%以上,市值蒸发超6000多亿港元。
而除了美团之外,当天港股市场的其他科技股巨头也是跌幅凶猛。
其中,腾讯控股大跌3.87%、阿里巴巴跌近2%,次新股快手跌近8%,跌破300港元/股,创上市第二日(2月9日)以来新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均跌超5%以上。
恒生科技指数跌超5%
港股市场遭遇连续冲击
毫无疑问,在龙头股集体跳水的带动下,被市场视为新经济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数,今天也成了领跌主力。
截至上午收盘,恒生科技指数大跌超5%。
代表港股市场走势的恒生指数也大幅跳水超760多点,跌幅达2.55%。
当天,恒生港股通小型股、恒生港股通中小型股等代表指数均跌超4%以上。
从行业上看,港股市场,银行股、电信股等板块跌幅较少,而医疗保健、工业、原材料、汽车股领跌。概念题材上,本地券商、彩票等概念领涨。
南向资金规模骤降
近期流出趋势明显
除了市场资金抛售凶猛之外,南向资金规模的掉头趋势也非常明显。
当天上午11点30分左右,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从净流入超10亿掉头转为净流出1亿,午后或出现净流出扩大趋势。
据市场人士分析,印花税提升、美债收益率飙升以及新基金发行降温,正在让港股市场遭遇着连续不断的冲击。
2月24日,香港政府提出提升印花税消息的,当天南向资金史上首度净流出近200亿港元,而后资金仍持续净流出态势。3月的头两个交易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17.32亿港元,与2月中旬前的盛况反差剧烈。
与此同时,美债收益率飙升也冲击了全球股市,而受海外市场影响较大的港股市场冲击较为明显。2月26日,隔夜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上升到1.6%以上,回到了美国疫情暴发前的水平,收益率飙升对科技股的冲击尤为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与美国联动性较高的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也遭遇重挫。鉴于南向资金此前倾向于配置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公司,利率回升下“杀估值”的冲击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新发基金的降温也让曾经作为南向抱团的主力军出现了规模骤降的态势。
据基金君此前统计显示,从新基金整体数据也显示,2月份市场震荡以来,爆款基金数量、规模等都较1月份明显下滑。Wind数据显示,2月以来成立新基金平均单只募集规模为24.72亿元,而1月份这一数据为40.18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2月份平均募集规模仅29.61亿元,而1月份是53.39亿元。
不过,新基金发行节奏是否会重新回暖,目前还需观望。华南一位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目前前股市仍在调整之中,新基金发行节奏也比较快,因此相比今年1月份的热销局面,新基金发行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超级爆款”出现概率不高,但是大中型基金公司旗下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优势品种仍会有较不错的募集成绩,新基金整体发行规模应该不会明显下滑。
恒指结构性改革受关注
机构:港股春天仍未结束
短暂的猛烈调整,是否意味着港股正在从牛转熊呢?在不少机构人士观点中,答案并非那么悲观。
海富通沪港深混合基金经理高峥分析认为,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看,“上调印花税”主要影响高频交易,目前港股市场高频交易大约占港股市场的20%,如果印花税上调30%,对全市场交易量的影响因子大约是6%,短期看确实存在一些冲击。但高峥坦言:“这只是短期的利空因素,从中长期看我们对港股市场仍然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汇丰晋信海外投资部总监、沪港深、港股通双核策略基金基金经理程彧认为,短期来看市场调整主要受港府调升印花税的影响,但背后主要原因仍是通胀和美债利率。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依旧向好,如果后续通胀温和,则港股有望重拾升势。
与此同时,资金配置港股的热情不减。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月26日,以“掘金”港股为主的新基金至少有12只,发行数量占去年全年近五成。其中,投资港股或港股通标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资产80%的权益类基金、宽基指数基金成为新发“港股基金”的主要类型。
此外,近期恒指的结构性改革也引发了市场的一波关注。
恒生指数公司3月1日时宣布了《优化「恒生指数」持续成为香港市场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市场基准之建议》 的咨询总结。恒生指数公司目标于2022年中前透过定期指数检讨将成份股数目增加至80只, 而最终数目将固定为100只。
上述总结表示,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经济及港股市场结构性变化,恒指可能会继续增加新经济股在指数中的比重。从2010年至2020年,新经济板块在恒指中的比例从15.4%上升至31.8%。
根据安排,上述变动将于2021年5月份之指数检讨开始实施,并于2021年6月份之指数调整中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