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U型、 L型、对勾型……新冠肺炎疫情后美国经济将以何种轨迹展开复苏?当经济学家就此展开辩论时,首先需要厘清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疫情会否导致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改变过去的投资和消费模式。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教授劳拉·维尔德坎普看来,如同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也会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并给美国经济留下“持久疤痕”。即便美国经济从疫情中复苏,长期来看美国经济产出仍可能比疫情前的水平低3%至4%。
维尔德坎普将金融危机、疫情大流行这种尾部风险事件的长久负面冲击总结为“疤痕效应”,并在今年8月底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举办的年度经济政策研讨会上发布了相关研究论文。她在论文中指出,2008年之前,很少有人预见到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如今金融危机已过去十多年,全球金融体系更加稳健安全,但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却被频繁提及,企业未来决策时也会考虑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维尔德坎普认为,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评估也必须考虑疫情的“疤痕效应”。与疫情前相比,当下企业和消费者会预期未来疫情更有可能发生,从而对其行为模式产生影响。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相比过去减少,而储蓄率大幅上升,对感染病毒的恐惧也令旅行、娱乐等服务行业复苏更加艰难。
对于美联储来说,最紧迫的问题是“疤痕效应”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长期中性利率。这样的利率水平既不会对经济产生刺激作用,也不会抑制经济增长,而是保持恰到好处的中性,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在疫情暴发之前,美国长期中性利率水平已大幅下降。这严重限制了美联储2015年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后的加息空间,加息结束时美联储仅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高到2.25%至2.5%的水平,导致美国经济面临本轮衰退时降息空间非常有限。
维尔德坎普表示,研究显示疫情大流行通常会导致消费需求、物价和利率水平下降,她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压低长期中性利率约0.6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美联储今后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更频繁地陷入零利率政策困境。
在刚刚结束的美联储年度经济政策研讨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对现有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调整,称美联储将寻求实现2%的平均通胀目标,更加侧重实现充分就业,以应对美国经济结构性变化和疫情带来的新挑战。
鲍威尔表示,在新政策框架下,当美国通胀率低于2%的水平一段时期后,美联储可能会采取适当货币政策致力于提升通胀率,使其“适度”高于2%的水平一段时间,相当于一种灵活形式的“平均通胀目标制”。同时,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决策会更加侧重考虑美国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的程度。
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美联储将改变过去几十年担心失业率过低引发通胀风险而提前加息的做法。在新政策框架下,即便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只要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美联储也不会收紧货币政策。这预示美联储将继续维持超低利率长达数年时间,一些市场人士预计美联储至少到2023年底前都不会加息。
在维尔德坎普看来,虽然财政和货币政策为企业和家庭应对疫情冲击、减少破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在人们对广泛参与经济活动充满信心之前,经济很难真正完全复苏,这凸显了控制疫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