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RT上周援引中国国家铁路总公司公布的蓝图显示,中国计划在15年内建设20万公里的新铁路。截至7月,中国铁路网络总长度为14万公里,该俄媒称,中国高铁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减少旅客在主要城市之间通勤的时间,并计划到2035年,中国省内城市内旅行预计将不超过一小时,而邻近的省会城市群将在三小时内完成。
为此,中国希望在15年内拥有约7万公里的此类轨道,使现有基础设施几乎翻番,并将子弹头列车的时速提高到约400公里,该蓝图愿景的一部分是磁悬浮列车线路,该线路可以以6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营,以弥合中国地面运输与商业航空之间的差距,与常规高铁不同,它们漂浮在轨道上以完全消除车轮摩擦,并由强大的电磁场推动。
目前,中国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已经在数周前成功试跑,按照计划,高速磁浮工程样机系统预计在年底下线,中国计划在将来建造多达9条新的磁悬浮线。
不仅于此,近几年以来,中国制造的高铁还在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沙特、墨西哥、土耳其等全球多个国家落地,甚至,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也在使用中国高铁,树立了世界高铁运营的新标杆,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所以,仅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评选现在最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无疑就有中国高铁,毫无疑问,高铁的成功对于现在的中国经济是一个现象级的经济事件。
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还正在开发超级高铁,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借力大数据、物联网添加到现在的高铁旅行体验中,打造中国高铁2.0版,也就是说,一列更加智能的超级高铁或也将在不久之后横空出世,且已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据国铁集团在8月13日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显示,中国的高铁列车将拥有自己的“超级大脑”,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技术等构成空天地一体化的系统。“亚洲时报”进一步称,除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外,中国高铁技术研究团队已经在开发时速400公里的变轨距列车,而中国在高铁领域的研究将由此驶入创新无人区,超级高铁将成为继目前的高铁、华龙一号、C919大飞机后,中国经济第四张更加智能的国家名片。
与此同时,除了高端制造外,此刻,全球经济已经处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迭代的交汇期,能源更是一个国家经济未来的体现,如果说,历史上的中国错过了蒸汽机发明带来的工业文明及海洋文明,那么,在能源科技时代,中国勤劳智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一些能源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这些突破也让中国企业占据新能源高地,并创下了多个全球绿色能源之最,并确保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此,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到2030年中国就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核能国家,但目前,美国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
而就当近一年多来,世界多国还在为原油产量和石油供应链喋喋不休之际的关键时刻,谁先掌握未来石油的替代能源,谁就将在未来获取清洁的新能源经济增长动力,比如,可燃冰这一技术,中国相关企业就已领先美国、日本等国外公司,同时,中国对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如,中国将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建太阳能发电站,根据计划,将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再比如,中国预计还将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目前,中国相关企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工程的建设安装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数周前,据科技日报称,中国首座中等规模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已经在河北建成,并实现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据项目装置总工程师介绍,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中国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有望年底建成,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相关机构也正在利用人造太阳的等离子体的高温及能量集中等特性技术来处理医疗废物,快速彻底杀灭病毒细菌。
要知道,中国的“人造太阳”这项技术来之不易,据相关资料显示,这场旅程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我们认为,这是世界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分析认为,中国在核能新能源领域的“人造太阳”也将成为像高铁那样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走向海外的国家名片。
据俄卫星通讯社在稍早前的报道中称,中国正在努力制造人造太阳,预计该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并投入试运营,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或将取得重大突破,分析认为,以上这些是世界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也可能都让美国和日本的传统能源工业企业嗅到了最大的新能源危机,而这些无疑正在为中国经济打造新的战略能源储备增长奠定了新能源结构基础,并对保障能源安全、降低用油气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