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线路总长142公里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三号隧道顺利贯通,该高铁是境外第一条采用中国高铁技术标准合作建设的重点项目,将有力地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不仅于此,中国制造的高铁近几年以来,还在土耳其、俄罗斯、沙特、墨西哥等国家落地,甚至,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也在使用中国制造的高铁,指标性意义深远,树立了世界高铁运营的新标杆,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国高铁里程达3.5万公里。
如果评选现在最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无疑就有中国高铁,毫无疑问,高铁的成功对于今日的中国经济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
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还正在开发超级高铁,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借力大数据、物联网添加到现在的高铁旅行体验中,打造中国高铁2.0版,也就是说,一列更加智能的超级高铁或也将在不久之后横空出世,且已取得了新进展。
亚洲时报进一步称,中国高铁技术研究团队已经在开发时速400公里的变轨距列车,另外时速600公里的下一代磁浮列车也在进行研究,而中国在高铁领域的研究将由此驶入创新无人区,超级高铁将成为继目前的高铁、华龙一号、C919大飞机后,中国经济第四张更加智能的国家名片,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除了高端制造外,此刻,世界已经处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迭代的交汇期,能源更是一个国家经济未来的体现,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线。
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当全球还在为原油供应链、原油需求和油价争论之际,中国实现了众多重大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这些突破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能源安全保障、降低用油气成本及优化能源结构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比如,中国预计还将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事情的进展是,中国首座中等规模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已经在河北建成,并实现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这就意味着正式启动物理实验。
不仅于此,据中核集团在5月8日发布的消息显示,中核集团核聚变加料技术又取得突破,成功为人造太阳补充燃料,而就在数周前,中国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在核电事业核能工程的建设安装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据俄卫星通讯社在数周前的跟进报道中称,中国正在努力制造人造太阳,预计该项目将于今年完成并投入试运营,中国的人造太阳代号为“EAST”,数据显示,2017年实现了5000万度101.2秒的长时间运行,2020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目前,中国有两个人造太阳项目在建设中,一个在安徽合肥,另一个在四川成都,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领域或将取得重大突破。
分析认为,以上这些是世界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而我们要告诉读者朋友们的是,这或许也是投资者接下去所面临的重大投资机会之一。
要知道,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多国也正在致力于掌握这几项新能源技术,但这些国家还没有一个团队能像中国一样保持稳定性。
分析认为,中国在核能新能源领域的华龙一号和人造太阳也将成为像高铁那样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走向海外的国家名片,人造太阳或也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五张国家名片。
实际上,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已远超出许多人的想象,当大多数人依然停留在风能、太阳能以及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的印象中时,中国相关机构已经提前占据了新能源领域的另一个高地,这就是在可燃冰领域的突破。
可燃冰为天然气水合物,又称甲烷水合物,里面的气体即使在低温下也很容易点火,可燃冰更被认为是天然气和石油的最佳替代品,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全球可燃冰的碳含量是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中碳含量的两倍。
而攻克可燃冰技术一直是一道世界难题,不过,在2017年时,中国可燃冰连续稳定试采成功的消息一公布,整个世界的能源行业都为之兴奋。
与前面提及的人造太阳项目类似,在可燃冰领域,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国的科学家和相关企业也一直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而基于可燃冰在被各国视为“未来的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更是人类最有希望的新能源资源,而中国提前占据了下一个能源技术的高地。最新消息显示,蓝鲸1号已经在南海神狐海域完成中国首次可燃冰开采,累计产气30.9万立方,并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而中国在可燃冰领域的重大突破,做到了美国和日本科学家所没有做到的事,对于促进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全球石油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加大,降低油气成本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分析认为,美国、日本等国的能源企业或再次感到在新能源领域的危机。
不仅于此,中国对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应用也非常广泛,同时,中国的能源企业除了油气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外,在油田气项目的发现和开采技术上也取得有一些新进展。
比如,据中油气集团数周前称,位于新疆的塔里木油田满深1井用10毫米油嘴测试求产成功,新增石油资源量达到2.28亿吨,在鄂尔多斯盆地勘探中也发现了10亿吨级的大油田,不止于此,近日,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中也形成了一个万亿方米的页岩气田的大油气区。
另外,据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借助新一代超稠油开发技术也在数月前在新疆油田稠油产量突破亿吨并建成了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而优质的环烷基稠油更是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是国家经济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性原材料,而目前美国依赖中国约80%的稀土供应。
而这些突破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能源安全保障、降低用油气成本及优化能源结构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也都让美国和日本等国的传统能源工业嗅到了最大的新能源危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