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象表明,印度的经济在42年来从未如此糟糕。在当地时间1月7日,印度联邦将本财年(截至3月31日)结束的预估报告中,将经济增长率定为5%,这是印度经济放缓的第三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本财年的前三季,经济增长分别为5.8%,5.0%,4.5%。这令全世界曾过于沉迷印度经济出色论的许多媒体和分析师大跌眼镜,并终结了印度经济增长曾一度达到约8%的奇迹。
悲观的是,对于印度联邦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有分析认为,上述最新预估似乎依然是乐观的。许多迹象表明,印度经济还没有见底。例如,印度消费者需求低迷,而印度联邦支出(支持增长的唯一因素)必然会在本财年的最后几个月被削减,以避免预算出现井喷。
不仅如此,对于印度实体经济而言,需要正视名义GDP。因此上述预计和估算主要目的是帮助印度联邦下一步预算做准备,这就需要处理印度名义GDP。按照这一标准,本财年名义GDP7.5%的增长率不仅是1978年以来最差的,而且大幅低于印度联邦在预测税收时预计的12%的增长率。显然,印度联邦向来高估印度经济的增长。
事情的另一面,印度工业生产增长已跌至十年来最弱的水平。制造业状况低迷,在2019-20年度创下15年来新低,估计增速为2%,低于2018-19年度的6.9%的低水平。与此同时,与前一年的8.7%相比,本年度的建筑业落后于3.2%。
印度工业生产增长已跌至十年来最弱的水平
不仅如此,在印度GDP的主要驱动力-企业投资方面,估计将增长1%。而上一年的相应数字为10%。企业投资率的下降意味着市场机会的减少。这就进一步解释了,本文前面提及的,印度消费低迷。从另一角度而言,印度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变得越来越少。他们无法购买制造业生产的任何产品。这样似乎构成了印度经济的恶性循环。
雪上加霜的是,印度的农业领域也呈现出脆弱性,该领域2019-20年增长为2.8%,而去年为2.9%。尽管有预计印度农村地区的收入将提高,但产量低于预期看起来就很悲观。进而引发了印度的洋葱和其他日常消费品的价格飞涨,推高了食品价格。甚至有印度网友调侃,“吃不起洋葱,但又离不开洋葱!”
分析认为,私人消费一直是印度GDP受挫的恶棍。私人消费约占印度GDP的60%。它在2019-20年的增长率为5.7%,远低于上一个财政年度的增长率8.1%。
与此同时,印度经济受全球石油风险的冲击也几乎是最大的。而针对中东石油经济风险,经济分析家Shabbir Razvi曾强调,“我们真的没有走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一旦石油危机爆发,它将产生重大影响。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如果海湾地区出现全面危机,价格可能达到每桶150美元甚至300美元。”
一旦油价持续走高,一些资金实力较为脆弱的市场则会第一时间陷入困境。因为中东国家出口的凝析油供应有限,而凝析油是一种用于生产石化产品的超轻油,数据显示,在伊朗石油买家中,亚洲国家印度可能是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或将付出昂贵代价。这一点,早在去年二季度,印度经济已提前表现出了脆弱性。
受当时中东石油经济阶段性风险的影响,印度金融市场也随之一度遭遇股债汇大震荡。国际能源研究机构Wood Mackenzie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35年,印度对原油的需求将增加350万桶/天,占全球原油需要增长的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印度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承担购买石油的成本。
加拿大皇家银行也曾指出,借贷能力有限的越穷国家可能在进口高价石油时,面临融资困境,印度就是这样典型的市场。印度央行的数据显示,印度外汇储备约为4017.76亿美元。而据《经济学人》杂志稍早前报道,印度公共债务高达83.4万亿卢比(约1.19万亿美元),这一数值达到了该国外储的2.5倍以上。显然,印度经济不具备抵御风险和应对高油价的宽广的外汇储备护城河。
如果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在印度无法有效获得伊朗、委内瑞拉等国相对低价的石油供给,反而需要采购更高价格的原油时,印度的货币卢比货币可能会走软,通胀或将加速。这就使得原本经济增长已经大跌的印度雪上加霜。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1月8日,2.5亿工人在印度进行了24小时罢工,而这样的景象在印度早已司空见惯。分析认为,这或许也是包括印度制造在内,许多领域无法真正实现振兴的原因之一。仅以印度制造为例,除我们前面提及的制造业和工业指数低迷之外,印度于2014年提出的“世界工厂”计划或已提前宣告失败。
以“印度高铁”为例,自今年2月印度国产最快列车“致敬印度”首次运行后,就事故频发。实际上,“致敬印度”号并不能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因为它的最高试验时速是180公里,而实际最高运营时速160公里,因此被称为“半高铁”。曾有印度人调侃,印度需要先解决了火车的安全问题,再考虑更高层面的高铁吧。
许多分析师认为,印度大举发展制造业的出发点原本是很理想化的,但现实的情况是过于急功近利。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称,西方国家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走过了这条道路,东亚和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在20世纪通过制造业出口的爆炸式增长走上了这条道路。印度也希望走类似的道路。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皮林认为,印度制造追赶中国或许是不现实的,印度在制造业方面没有良好的声誉。就连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国产品,印度制造所谓的“拼凑式创新”是物资稀缺的产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胶带、颜料和祈祷拼凑在一起,印度制造名字取得响亮,但却像是“海市蜃楼”。”而专栏作家安迪·穆克吉日前则撰文称,此刻,42年来最糟糕的印度经济需要诚实的表情。将印度经济从深渊中拉出来将需要比想象中更多的诚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