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猪肉价格本月“翻一番”将中国CPI推升至8年来新高。今年以来,中国CPI数据从1-2月的“1时代”上升到“2时代”之后,又从9月份开始站上“3时代”。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说,剔除猪肉价格以外的CPI涨幅只有1.4%,而非食品价格涨幅则在10月份降到0.9%,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分化态势未来仍将进一步延续。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9月1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去年4月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和一些地方不当行政干预影响,中国生猪产能持续下滑,今年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
中国近期积极增加猪肉进口源。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7日表示,在国家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近期各地补栏增产积极性明显提高。预计明年下半年猪肉供给状况将有所改善。中国的猪肉进口来源也正变得更加多元化。王斌表示,1至9月自欧盟进口猪肉同比增长41.6%,占同期进口总量61.4%;自美国进口同比增长73.3%,占比10.5%;南美猪肉进口份额也从零快速提高到16.3%。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宣布恢复进口加拿大猪肉。
数据显示,10月CPI数据构成中,食品价格上涨15.5%,影响CPI上涨约3.05%。其中鲜菜价格下降10.2%,鲜果价格由上涨转为下降0.3%,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8%。除猪肉价格上涨明显外,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12.3%-21.4%之间;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价格分别上涨2.1%、1.9%和1.2%,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5%。
刘学智判断,目前宏观经济不存在全面性通胀风险。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仍将是带动食品价格和CPI上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