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1月美联储宣布启动Taper以来,美联储货币正常化的步伐不断。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150个基点,6月更是激进加息75个基点,创1994年最高纪录。
往前看,高通胀背景下,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可能才刚刚走到半途。周一,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再度放风,7月美联储将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
那么,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会持续多久?以史为鉴,前美国财政部高官、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Nathan Sheets 在近期的研报中复盘了美联储2015-2018年加息周期经验。
Sheets 表示,上轮加息周期中一大显著特征便是经济放缓速度快于美联储预期。因此,由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迅速实施了“周期中期调整”,累计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75个基点至1.5%,此后,经济“重获牵引力”。因此,很多市场观察人士认为中性利率水平是1.5%,而非美联储认为的2.5%。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吗?中性利率真的比美联储认为的2.5%要低吗?若真如此,美联储会不会已经“加多了”呢?
尽管研报中 Sheets 并未就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答案,但他警告称,参考上一轮加息周期经验,投资者应为“意外”做好准备,防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导致美联储“猛踩刹车”。
复盘2015/12-2018/12加息周期
2007年下半年,全球爆发了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复苏受挫。为支撑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实施零利率的同时推出四轮QE。一方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提振了美国经济,另一方面,其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幅增加。
2015年,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失业率逐渐修复到较低水平,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正常化。2015年1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随后的37个月内,美联储共加息9次,累计225个基点。
2019年,由于经济放缓的速度快于美联储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于当年下半年三度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累计下调75个基点至1.5%,远低于彼时点阵图暗示的3.4%。鲍威尔声称,这是“周期中期调整”,遭致多方批评。
花旗 Nathan Sheets 团队认为,造成当时美国经济放缓的原因有二。其一,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造成了全球制造业和贸易疲软,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其二,在紧缩政策期间,利率敏感行业走弱。特别的,美国住房投资在2018Q4、2019Q1、2019Q2连续三季度走弱。
该团队补充称,全球经济疲软、加息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与担心美国通胀低于2%的官员们一起,共同促成了鲍威尔口中“周期中期调整”的发生。
小心美联储“半路降息”
Nathan Sheets 表示,上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与本轮周期有诸多相似之处。
先看货币政策方面。首先,美联储加息的起点都接近零利率。Sheets 进一步解释称,上一轮加息周期开始前,连续7年美联储基准利率低于其有效下限;本轮周期中,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在零利率水平上躺了两年之久。其次,两次加息周期都伴随着缩表。
经济基本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Sheets 写道:
“劳动力市场都保持强劲——美联储正依靠进一步创造就业机会作为抵抗衰退的锚。这一观察结果提出了一个在两个经济周期中都处于前沿和中心位置的重要问题——劳动力市场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滞后指标,用其观测经济是否类似于从后视镜观察?”
不过,两者不同之处可能“更加深刻”,这位花旗分析师写道:
“上一个周期主要是在本质上先发制人——不断上升的通胀从未成为威胁。这使得美联储能够以渐进的速度收紧政策。而在这个加息周期中,通货膨胀率已经飙升到一代人以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正在奋力追赶。如果像我们预期的那样,美联储会在7月议息会议上再加息75个基点,那么本轮加息周期前4个月的累计加息幅度将与上一个周期的总加息幅度相当。”
Sheets 总结到,上一轮紧缩周期中,经济疲软导致美联储“猛踩刹车”,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5%。此后,经济“重获牵引力”。Sheets 补充称,基于此,很多市场观察人士认为中性利率水平并非是2.5%,而是1.5%。Sheets 认为,这一点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长期债券收益率走势相吻合。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吗?中性利率真的比美联储认为的2.5%要低吗?
研报中,Sheets 并未就上述问题给出明确答案。不过,他认为,有了上一轮的“意外”经验,投资者应提高警惕。最后,这位前美国财政部高官、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写道:
“虽然我们的分析并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明确答案,但美联储有保持谨慎的理由......通胀可能比美联储预期的更持久,但经济活动也可能更快地疲软。美联储需要保持“轻装上阵”,并为意外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