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小麦贸易极速缩减,食品价格普遍上扬。乌克兰粮食出口减少,将带什么影响?全球粮食危机能烟消云散么吗?对此,英国金融时报刊文《全球粮食危机走向何方?》。以下为所刊详细信息:
为什么是小麦?
早在去年秋,本轮全球粮食危机便已红灯亮起,主因即粮食供给不足。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三个月内,全球小麦贸易极速缩减,全球食品价格普遍上扬。未来,因战争、天气,以及疫情等原因,小麦减种、减产、减供等态势将更为严峻,而难以舒解趋缓。无疑,这是一场小麦危机!
从地图上看,黑海像是一张嘴角下垂的饥饿之口,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巨量小麦从黑海北岸码头装船后,经海峡或运河输往欧洲、北非、东非、西亚等一系列的人口众多的区域,其中,粮食不能自给的广大区域拥有数亿计的人口……印度洋像是一副下垂的胃,达伽马航线像把锋利的刀,切下了这个胃的一半,到达了印度次大陆的南端卡利卡特。1521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斯里兰卡岛科伦坡附近登陆,进而,欧洲人才渐渐将殖民势力侵入到东印度洋及东南亚、东亚。整个印度洋航线正是以斯里兰卡为中点,非亚大陆世界岛于此分为东西两半,大体而言,西半部吃小麦,东半部吃稻米。小麦危机让印度洋半个胃缩紧了,并正在跨越斯里兰卡……
近三个月来,斯里兰卡陷入了货币危机,外债压力与通货膨胀的冲击,使其陷入了经济崩溃的灾难之中,其中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飙涨最为醒目。斯里兰卡人食稻米为主,大米的价格翻了数倍;于此同时,乌克兰港口因战事阻隔积压着去年产的2500万吨小麦无法运出,…..
全球最主要的作物是小麦、水稻,以及玉米。为什么偏偏是小麦危机呢?应当说,全球粮食不能自给的地区主要就是小麦产区或邻近小麦主产区,相较稻米而言,小麦更直接地决定着全球粮食供给安全。
殖民海路开拓以降,全球进入了生态全球化时代,至今,全球陆地地表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开垦为作物用地。美洲作物向全球拓展开来,食物中以玉米、马铃薯、高粱、花生等为主,其中,马铃薯全球扩张最为广泛,更曾在十九世纪中叶爆发了爱尔兰大饥荒。造成饥荒的直接原因是马铃薯疫病,而使得疫病广泛而持久蔓延的原因,不仅是对其认识不足,更主要的祸因是,马铃薯的单一种植,特别是单一品种的广泛种植。
小麦危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减产是长期而主要的原因,其中气候恶化所带来的干旱等是造成减产的主因;战争是直接的冲击,它使供给减少甚或中断;贸易保护是派生的原因,但其无疑直接恶化了局面;食品通胀跨越了小麦,向所有食品领域蔓延开来。
为什么是乌克兰?
全球粮食体系中,天气和其他与供应相关的因素决定了粮食供给。虽然天气等因素持续恶化,但是,即便在新冠肺炎全球健康事件冲击之下,全球粮食供应体系仍是具备相当的耐受力。不过,去年秋季以来,全球粮食体系应对危机的能力已经直线下落,危机信号红灯闪烁!或许俄乌冲突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球粮食供应链出现严重问题,未来中长期的影响尚很难预测。在俄乌冲突之前,粮食价格已在新冠疫情期间上涨了18%,即便未发生这场危机,全球的粮食安全状况仍将持续恶化,并蔓延为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但是,眼前的情势使得这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更像是一场突发事件的产物,黑海北岸广袤的黑土地上所正在发生的一切改变了全球食物链。为什么是乌克兰?
截至2019年,乌克兰57%的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是世界上耕地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对比2019年的美国,全美仅17%的土地用于耕作。乌克兰黑土土质非常肥沃,耕地也较欧美等更为便宜。乌克兰种植了全球4%的小麦,但其产量远高于消费量,使其成为世界性的粮食出口大国。乌克兰黑海深海港口,使其在海路上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也使之成为全球最重要等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荣冠“欧洲的粮仓”。
具体来看,近5年,世界小麦平均产量约7.75亿吨左右,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乌克兰、澳大利亚8个国家(地区),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76%。其中,中国、欧盟和印度小麦年均产量超过1亿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小麦年均产量分别为7578.7万吨、4993.9万吨和3105.1万吨;乌克兰和澳大利亚小麦年均产量分别为2816.2万吨和2376.9万吨。2021年俄罗斯出口小麦4249万吨,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21.99%,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出口2036万吨,占比10.54%。每年,乌克兰通常出口小麦、玉米等谷物高达4000-5000万吨,大体来说,小麦出口占全球10%,玉米出口占13%,葵花籽油占47%。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仅3月份乌克兰的出口量降到2月的四分之一。目前,有2500万吨粮食滞留在乌克兰港口,外海基本为俄军所控制,那么,只有设法陆路输出粮食,而因战事糜烂,包括铁路机车、火车站、桥梁等大量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受到战火袭扰与破坏,乌内地粮食外运面临很大阻碍。事实上,有待输出的只是上次收成留存下的小部分而已。因乌克兰机车轨距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欧洲机车无法驶入,粮运货车须在边界卸载重装,造成了陆运瓶颈。加之,俄军针对性打击铁路武器运输,尤其是机车和重点车站,事实上,乌克兰铁路运输网络面临瘫痪……
随着乌大片农田变成战场,公共交通道路及港口基础设施受到军事袭击,其粮食供应链已经完全瘫痪。战时宵禁,农时受限,道路管制,农机作业受限,等等,这些严重破坏了乌克兰粮食生产。即便和平快速降临,但是,更待外逃难民返乡,技术工人上岗,排除田间未爆弹,修补农机设备设施,并等待下一次播种季的来临……
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乌克兰将有45%的人陷入食物短缺。现根本无法预知战事将持续多久,但今年或将减少1900-3400万吨的谷物出口;明年,这一数字将放大到1000-4300万吨之间,转化热量摄取量,将影响到6000万至1.5亿人所需。粮食供给减少预示着食品价格上涨,而这些更高的价格将影响到世界上更广泛的人口,远远超过 1.5 亿人。
乌克兰粮食出口的减少将对非洲和中东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乌克兰是索马里、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的主要供应国,占黎巴嫩小麦进口量的80%,占埃及小麦进口的近66%(埃及80%以上的小麦进口来自俄乌两国),东非的一些国家还依赖进口埃及的小麦加工食品……
为什么是食品通胀?
世界银行警告称,食品价格每上涨一个百分点,全球就会有1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当前,食品通胀的情势已较2007-08年发生的上一次食品价格危机更糟糕。
粮食出口国受食品通胀损害可能性小些,而粮食能够自给并有着长期而完善的粮食战略储备的国家,似乎更有能力来应对食品通胀,促进粮食安全,减少食品通胀的危害。
今年迄今,小麦期货价格上涨了60%,热浪和干旱将造成印度和美国的作物减产。由于印度去年粮食丰收,国际社会本指望能够更多地依赖这一全球第二大小麦产出国的出口来填补乌克兰减产留下来的空白。但在经历了3月的历史性最高气温后,印度于5月14日宣布立即禁止小麦出口。同时,印度政府也表示,食品价格飙升正在威胁印度和其他脆弱国家的重要商品的安全。事实上,早在印度禁止小麦出口之前,多国先后限制粮食出口,其中,印尼限制棕榈油出口的举措,与印度禁止小麦一样,对于全球带来莫大冲击。
食品通胀掠过斯里兰卡岛进入东南亚、东亚广泛的稻米区,而葵花籽油和棕榈油出口的减少对食品加工业,乃至化妆品业等产业造成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
最近一次食品价格飙升发生在2007年及2008 年上半年。期间,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了217%,小麦上涨了136%,玉米上涨了125%,大豆上涨了107%。正如今天在斯里兰卡、伊朗等国所发生的一样,食品通胀曾在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引发了抗议和骚乱。高粮价往往迫使政府部门干预,而干预有时往往并不成功,加剧了社会动荡。
食品通胀与能源价格上涨一起,将促使全球大通胀的发生,尤其在经历了两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来就已过多的美元、欧元等银行钞票,正在追求越来越高价格的石油、天然、粮食……而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及欧央行即将来临的加息潮,将促使全球货币经济情势更趋动荡,衰退与通胀同时出现的剧情中,食品通胀将是一个顽固的“狠角色”。因为,没人能够预测战争、恶劣天气能够何时发生逆转,错过一个种植季节,将使问题再度恶化下去。
下一个种植季到来之前,经济制裁或将加码,粮食贸易或将因新的出口禁令而再度缩减,食品通胀的情势或更趋恶化,农民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诸如食品出口禁令之类的事情会降低农民的盈利能力,使他资金不足,无法为下一季种植更大的作物。错过收成或无法出口将使农民缺乏购买种子、化肥和农业设备的资金,从而使未来的收成变小。在战争拖得更久的情况下,可能会错过几个种植和收获季节。此外,制裁可能会升级,在某些时候还可能包括一些农产品,或者可能会有政府停止向需要它们的国家出口重要商品。这可能会导致全球粮食供应出现重大问题,市场预期或将更为糟糕……
还有肥料……
“面包会有,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电影台词来自于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时至今日,也许只有俄国人可抱持如此信念,因为他们至少有天然气和化肥。
大多数合成肥料中使用的氮,是通过将空气中的氮与甲烷中的氢结合产生氨,然后用于产生其他形式的氮,包括硝酸铵和尿素。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天然气来提供所需的甲烷和作为反应的热源,而更高的天然气价格意味着更昂贵的化肥,进而意味着更少地购买,甚或更少地生产,除非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近两年来,化肥价格已经翻了三倍。即便是美国的农民也在抱怨买不起化肥,全球农民都在绞尽脑汁地在减少施肥与确保收成之间作取舍。没有化肥,粮食将减产三分之一或一半,这意味着农民的破产,甚或土地的抛荒。事实上,减产以及缩减种植面积已经在全球趋多地方发生了,往往这是农民的主动、理性和无奈的选择。问题是,这一情况要持续多久,是否将进一步蔓延开来……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温哥华钾肥交易价格几乎翻了三倍。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生产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钾肥生产国,三国听起来这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但对全球农民来说这却是糟糕透顶的坏消息,而对全球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食品通胀或难停下来。
还有玉米……
虽然国际市场上优质稻米的价格往往大大高出小麦,但是在亚洲之外,几乎没有优质水稻,产出大多为糙米。不过,全球玉米的品质差异不大,文化上也更易为全球消费者所接受。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的玉米种植能否帮助人们应对这场粮食危机吗?
美国的玉米种植产量的确很高,每英亩140到160蒲式耳之间,但这些玉米往往并非主要是提供给人类的食物,而是主要用于生物燃料和动物饲料。其中,大约40%的美国玉米用于生产乙醇,进而用作燃料。以爱荷华州为例,该州每英亩年产玉米可提供1500万大卡的热量,相当于15人的年食物热量摄取量。而用于燃料乙醇和动物饲料的生产,可提供300万大卡的热量,主要是间接来自换算成的乳制品和肉类制品,但是,仅相当于3人的年食物热量的摄取量。事实上,越南、埃及和孟加拉的农业产出单位热量也高出这个水平。
种植业所提供的绿色能源究竟有没有那么“绿”?对此,尚无定论。在生物能源的生产或较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更多的碳,有关疑义尚待进一步厘清。
美国的粮食产能与效率是全球最高的,粮食产量几乎与中国一样大,它更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即便如此,食品通胀已经席卷了美国,化肥短缺和小麦歉收与减种也同样因炎热而干旱发生了。或许,玉米种植策略的改进能够帮到美国人和更多的全球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