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潇男
“我家现在承包有6亩茶叶,丈夫在茶厂工作。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一家人住进了楼房。”家住广西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今年52岁的越南归侨吴家凤说。近年来,随着农场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归侨侨眷住上了楼房。
吴家凤于上世纪70年代在越南广南省出生,70年代末随父母和家人回到中国,安置在广西柳城县的伏虎华侨农场。“那时候的农场到处都是荆棘纵横。”吴家凤说。
地处广西柳州市北部的伏虎华侨农场安置了一大批越南归难侨。农场因地制宜种植茶叶,最高峰时农场茶园种植面积达10599亩。农场生产的茗珍、绿雪、金毫、龙韵等茶叶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得金奖,成为中国名优品牌茶,被誉为山间“金叶子”。
伏虎华侨管理区党委宣传委员全恭福介绍,由于茶叶品质好、制茶工艺水平高,农场的茶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未上市即被订购一空。价格最贵的茶叶卖到每斤2000元(人民币,下同)。
随着茶叶的热销,归侨们的幸福指数随之节节攀升。茅草屋、土坯房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楼房。
走进吴家凤家,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当被问及以前的居住状况,吴家凤说:“那时候住平房,屋子很小,不透光却透风”。如今,走出低矮平房住上楼房的吴家凤很知足。
“我们能住上大房子,受益于归侨安居工程。”据悉,为解决归侨侨眷的住房难问题,农场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采用划地新建、集资建房和危房改建三种方式为不同经济实力的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归侨家庭,农场把土地划给他们,由他们自己建房;对于经济实力稍差的家庭,则由农场组织集资共同建房;而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农场则通过危房改造让他们能够“居者有其屋”。
此外,农场进行了改制,实现了社会化和企业化运作,为归侨创收拓展了发展空间。全恭福介绍,农场在为归侨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鼓励归侨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以便获得更多经济收入。
51岁的郑斯隆也是一名越南归侨,如今,他建起了一栋三层高的房子,还购买了小汽车。“我承包了农场的4亩茶叶,还租种了20亩的土地种蜜桔,收成好的时候,每亩能有上万元的收入。”
“每天晚上都喜欢叫上几个朋友来家里喝茶。喝的就是自己种植的茶。”郑斯隆说。
记者在伏虎华侨农场看到,几十栋新楼房已投入使用,健身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广西是中国华侨农林场面积最大的省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曾先后设置22个华侨农场,共安置来自印尼、越南、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归侨18万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