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生活 > 正文

戴口罩被歧视后,我在纽约时代广场举牌:口罩+亚裔≠病毒

2020-02-22 12:08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 

原创 地青 地球青年图鉴
 
杨飞霖站在人来人往的纽约时代广场,戴着口罩,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句她自己想出来的标语“Mask+Asian≠Virus(口罩+亚裔≠病毒)”,牌子的另一面则写着“STOP THIS NEW ANGLE OF RACISM(停止新形式的种族歧视)”。
 
随着疫情扩散,尽管各国都在为控制疫情作出努力,但仍有一些地方出现了针对海外华人的偏见和污名化,甚至引发了暴力事件,“有些受害者的经历真的很吓人”。
 
△ 杨飞霖在时代广场
 
△ 杨飞霖在时代广场上送给路人的免费口罩和准备去贴的标语海报。
 
杨飞霖没办法对出现的歧视事件视而不见,她想出了反歧视标语,把标语印在T恤上,穿着T恤到纽约地铁里面贴写有标语的海报,去时代广场给路人做宣传,向路人免费发放口罩,并给他们拍摄肖像,“我们这一代人是历史的见证者,很多人没有做出回应和努力,我不能批判别人,只有自己多做一点,去填补一些漠视”。
 
△ 纽约地铁。摄影:杨飞霖
 
杨飞霖来自云南,现在美国纽约新学院攻读传媒专业研究生。前不久,杨飞霖戴着口罩准备上纽约地铁,一名男子在她身后高声说“她戴着口罩”,她扭头问他:“我这还有多余的口罩,你要不要?”飞霖的一位亚裔朋友也有类似的遭遇,他在去俱乐部玩的时候受到了语言攻击,“你有病毒,请滚回你的国家”。在纽约住了三年,这个“开明、文化多元、整体上很安全的地方”,第一次让飞霖感觉到不安全。
 
△ 杨飞霖设计的标语T恤模特照
 
飞霖意识到这和中西方迥然不同的“口罩文化”有一定关系。疫情当前,与国内倡导全民戴口罩以保护自己、防止传染他人不同,在法国和英国,卫生部门明确不鼓励没有病状的人戴口罩。而在纽约,地铁里每天都有很多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大家很少对别人另眼相待,但在这个时间点,戴口罩还是会十分引人注意。
 
“人们对未知新病毒的恐惧愈深、愈缺乏了解,遇到亚洲面孔戴着口罩出街,越会有相关的联想与恐惧,但恐惧是一回事,做出带有敌意的反应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说以这个事情为借口针对亚洲人或者针对中国人,那就是种族歧视”。
 
△ 时代广场,截取于杨飞霖的纪录片
 
国内疫情刚开始传开时,杨飞霖在纽约看到不少亚洲人戴口罩,但发生了一些因病毒恐惧亚裔遭受暴力等事件后,戴口罩的人就少了。随着疫情蔓延,又正值流感季,这样的现象让她觉得这件事情很不正常。“戴口罩应该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亚裔不应该因为戴口罩而背负“病毒”的恶名,更不应该因为恐怖被污名化而放弃佩戴口罩。
 
△ 纽约地铁站里贴上反歧视的标语海报
 
有了在纽约地铁的亲身经历后,杨飞霖又看到有几家外国媒体在头版头条直接使用“中国病毒”“黄祸”等词汇,她当时就想到“口罩+亚裔≠病毒”这句标语,她把标语印在T恤上,又打印了八九十张小海报,海报上加了一句“停止新形式的种族歧视”,当天晚上就穿着T恤到地铁里去贴海报了。
 
△ 杨飞霖在纽约地铁贴海报
 
杨飞霖选择了学校附近的团结广场站、布鲁克林大桥站、市政厅站和唐人街等几个站点,“贴的时候很小心,尽量保持低调,因为不想惹麻烦”。贴海报的时候,她看到一对男女在聊天,等她贴完,那个男的念了一遍标语,然后笑了一下。杨飞霖转头看了他一眼,只见他掏出手机给那幅海报拍了张照片。杨飞霖有点受到触动,“他是什么样的想法无所谓,只要海报上的内容有传递出去就达到效果了”。
 
△ 杨飞霖与朋友在时代广场举牌。
 
杨飞霖的几个朋友听说这件事后,和她要来海报,要帮助她一起宣传。她想到,不然干脆把标语放大印在牌子上,到时代广场去做活动。
 
第一次去时代广场做活动的时候,她戴着口罩,站在高台上,举着写有标语的大牌子,每当有人停下来,她就向他们解释,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用病毒作为借口,来做一些歧视亚裔的事情。她还会送他们一个口罩,为他们拍下佩戴口罩的肖像照片,并将整个过程拍摄成纪录片。
 
△ 杨飞霖在纽约时代广场。
 
三个小时里,有二十余人停下来与她对话,给出的都是善意。一位中东裔的大哥跟飞霖说,他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因为911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只是因为他是中东人的长相,就会歧视他。一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游客表示:“这样的行为艺术可以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从而帮助消除华人在公共场合戴口罩被污名化的问题。”还有人停下来问飞霖的感受,她坦言“感到不公平、愤怒,还有一点点害怕”,路人安慰她不要担心,并肯定了她的勇气。
 
△ 飞霖和其他反歧视活动的中国志愿者在时代广场偶遇。截取于杨飞霖的纪录片
 
△ 给标语拍照的游客,截取于杨飞霖的纪录片
 
周末的时候,飞霖再一次去时代广场做活动。这次她碰到了一群中国志愿者,十几个人一起做“我不是病毒”的free hug(免费拥抱)活动,效果非常好。他们主动上来拥抱飞霖,表示理解并感激飞霖做出的一切努力。经过的不少路人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有人要求和飞霖合影,说喜欢她的标语,也有人要走了飞霖的Twitter和Instagram账号,想要帮她一起宣传这件事。
 
△ 美国媒体采访视频截图
 
在时代广场,飞霖接受了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采访视频传到网上,很多人都看到了,一些同样为疫情奔走的海外中国人群体后来碰到飞霖,都问她,“你就是时代广场那个女孩?”飞霖感慨,“有些东西很难量化,但是有意识地去做一些事情的话,还是会看到效果的”。
 
△ 摄影:杨飞霖
 
来美国读研之前,杨飞霖曾在媒体工作多年,她现在仍会以“媒体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既然有这个途径,就一定要去表达,就像记者会去讲故事,摄影师则是举起相机”。
 
△ 摄影:杨飞霖
 
她选择佩戴口罩的路人拍摄肖像。近距离的黑白色肖像,镜头用的是广角镜头,整个视觉都聚焦在口罩上面。她特意在拍时放大口罩,是想表达在错误的联想当中,大家并没有看到口罩后面那些活生生的个体,而只是看到口罩,因此放大了对病毒的恐惧。
 
她想记录下每一个个体,希望真正看到这些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种族不同的人,处在这个当下,在口罩后面藏着什么样摄的情绪。
 
△ 摄影:杨飞霖
 
杨飞霖曾在学校医务室遇到一位中国女生,她戴着口罩,还戴着护目镜,整个人看上去忧心忡忡,她们自然而然地聊起来疫情的事情,女生说很希望情况可以快点好转。在时代广场,有很多外国人听了飞霖对“口罩+亚裔≠病毒”的解释后,选择戴上口罩,表明支持中国人、支持正在受害的患者、支持抗击疫情的立场。
 
△ 摄影:杨飞霖
 
对于杨飞霖自己来说,口罩背后则是内疚和不安,“国籍是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国家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一开始有点内疚。在这边,每天出去都要面对不掌握相同信息的人们,有人疑惑、好奇,有人的眼神并不善意,当你去理解别人为什么这么想你的时候,你的心理是很复杂的。”拍摄这些肖像对于飞霖而言,也是试图从被拍摄对象的身上,反射她自己体会到的一些感想跟信息。
 
△ 摄影:杨飞霖
 
杨飞霖最后拍出来的肖像一共有四五十张,她打算把它们全部打印出来,希望有机会能得到集中的展示,“当外国人开始理解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环境里面,你周围的人每天必须戴口罩出门,他们或许会多一点共情”。
 
△ 慈善喜剧之夜。摄影:杨飞霖
 
△ 中国女生街头发放“慈善喜剧之夜” 演出宣传单。摄影:杨飞霖
 
杨飞霖刚刚完成“慈善喜剧之夜”的拍摄,牵头的是两位在纽约打拼的中国女生,她们是喜剧脱口秀演员,为了筹集善款并全部捐赠到国内,她们请来喜剧演员在切尔西音乐厅表演。杨飞霖跟着两位女生走了四五条街发放演出宣传单,在咖啡馆休息的时候,其中一位女生说,她最近每天早上起来看新闻都会哭一会儿,看到武汉的小孩吃不上饭、看到有人和家人隔离两地,觉得很多无辜的人在为别人的过失承担后果。
 
△ 杨飞霖与一位路人交流。
 
杨飞霖也受类似的“过度共情”的困扰,家人让她“正能量”一点,多关注正面信息,但她却觉得“负面信息不等于负能量”,“整个国家要正能量的话,就是要相信我们能战胜疫情。但是,如果你不去关注个体的故事,是没有办法去关心一个整体的。有的人全家都感染了,有的人在国外受到了歧视,不管个体的故事有多悲伤,他们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杨飞霖最近打算整理一下被疫情打乱的生活和学业,不过她仍然会继续去记录和表达她所看到的一切。她近期要去采访学校里的一个女生,在和学校只有一街之隔的地方,大街上的一位陌生男性对她说了侮辱性的词汇,还打了她的头,飞霖觉得有必要为这件事情发声、反击,她在facebook上面写道:“We individual Chinese, have nothing to be ashamed of.(作为中国人中的一员,我们没有任何好羞愧)”。
 
图片均由受访者杨飞霖提供
 
作者 | 羽祺
 
编辑 | 图拉
 
实习生 | 匡若彤 易琬玉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疫情期间,如何在美国大城市自处,以波士顿为例
下一篇:在美从事这一行不仅对疫情免疫,还可能带旺经济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