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生活 > 正文

从“薅羊毛”到“反套路” 是什么让“黑五”不再有趣?

2019-11-29 09:25  中国侨网   - 

  中国侨网11月29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11月28日是西方感恩节,29日开始的“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欢节也如期而至。这个起源自美国百货公司的购物节近年来逐渐传播至全世界,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零售业和网上购物平台也纷纷在“黑五”期间进行打折促销活动,激起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将传统的圣诞购物季提前了一个月。

  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消费者不再沉迷于购买低价商品的狂欢之中,零点至商场门口排队的人逐渐少了。人们在做购物攻略的同时,也发现了商家的一些“套路”。

资料图:法国巴黎民众经过贴满打折广告的街头。
资料图:法国巴黎民众经过贴满打折广告的街头。

  “黑五”购物的价格真的便宜吗?

  英国《卫报》报道,消费者协会Which?近日发起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83件商品中,几乎所有商品都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与“黑五”期间的价格相同,甚至更低。

  如在英国百货公司Currys,一款三星条形音响去年“黑五”的价格为299英镑,但一个月后,它的价格减了49英镑,而在此后的6个月内,这款商品的价格至少13次定在了279英镑。

  英国零售市场研究机构Springboard的高管Diane Wehrle表示,商家在一年之内经常举行打折促销活动,加之消费者对“黑五”优惠力度的日益怀疑,使“黑五”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Which?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黑五期间的商品并没有商家宣传得那样好。虽然打折期间是消费的好机会,但最好不要陷入商家的“圈套”,冲动消费,购买那些根本用不着的商品。

  在英国,零售商和消费者都逐渐对“黑五”感到疲劳。虽然因英镑贬值,很多外国游客愿意赴英国消费,但很多商店已经决定取消今年的“黑五”活动。

资料图:俄罗斯莫斯科,当地迎来“黑色星期五”,民众在商场购物血拼。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资料图:俄罗斯莫斯科,当地迎来“黑色星期五”,民众在商场购物血拼。

  法国高官:“黑五”购物节不环保 建议全国禁止

  英国《电讯报》报道,当商家和消费者准备“黑五”购物狂欢之时,法国议会却因环保问题讨论禁止“黑五”的可能性。部分官员认为,“黑五”会引发“过度消费”、宣扬“疯狂的消费主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法国前环境部长Delphine Batho说:“你不可能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继续鼓吹疯狂的消费主义。‘黑五’就是在煽动消费者购买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商品。”

  但法国的贸易委员会并不赞同此观点。他们认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黄衫”运动之后,政府应该为即将到来的“黑五”购物节感到高兴,因为它可以刺激消费,对法国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资料图:巴西圣保罗,黑五季顾客挤爆商店抢购商品。
资料图:巴西圣保罗,黑五季顾客挤爆商店抢购商品。

  “黑色星期五”还是“网络星期一”?

  与中国“双十一”起源自网购平台不同,“黑五”购物节源自百货公司,消费者已形成习惯,在星期五凌晨奔赴购物中心,第一时间抢购打折款、限量款商品,甚至在前些年还发生了踩踏等危险事件。

  但是近年来,随着网购平台加入、购物节时间延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线上购物。

  英国《卫报》报道,Springboard预测,今年“黑五”期间,选择到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购物的消费者将比往年减少4.5%。

  一方面,亚马逊等网购平台将打折期限从星期五这一天延长至一周,以减少库存和快递压力;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用手机关注打折信息,一键下单,不用再为了一款打折的电视机再在商场门口排队等待。

  英国TechRadar网站报道,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以网购为主的“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2005年在美国横空出世。延续“黑五”的购物热度,一个周末过后,“网络星期一”期间的商品价格甚至比“黑五”更便宜。如英国的百货公司John Lewis、Currys、Argos等,都会在此期间上线最大幅度的降价。

  随着消费者观念的变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星期一”将彻底取代“黑色星期五”,成为新一代购物狂欢节。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澳华裔家庭送子女回国交长辈照顾现象越来越普遍
下一篇:加拿大老人在华裔房门前滑倒 法庭判业主无需负责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