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生活 > 正文

清华校长一针见血:这类孩子看起来很聪明,长大后却容易没出息

2019-10-16 14:25  这里是美国   - 

很多家长在后台问:世界变化这么快,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落后?

以后的世界什么样,谁都无法准确预测。有人甚至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二会在未来从事目前尚未发明出来的工作。

正如清华校长所说我们未来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孩子。而那些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的孩子,在未来注定会被淘汰。

这就给我们的教育出了个难题:让孩子学点什么,才会让孩子更加有创造力,才能不落伍,真正受益一生?

 

前段时间,央视一档节目在朋友圈刷屏。

 

刚满8岁的小学生赵一舟,竟然独立设计了一套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可以准确读取宠物狗的表情,从而判断它们的情绪。

 

 

这项“发明”让在场观众连连称赞,就连主持人撒贝宁都忍不住惊呼:

 

“取代我们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下一代!

 

据节目介绍,赵一舟从6岁起就开始学编程,到现在已经做了500多个编程作品,刚学了半年,就拿到了全国创意比赛第三名!

 

他妈妈也连连感慨,如果不是因为编程,她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孩子能做到这样。

 

不过,6岁学编程,孩子学得会吗?学了有什么用吗?

 

01

- 幼儿园开始学编程,会不会太急了? -

 

看看现在有名的科技精英就知道,从小学编程,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儿:

 

创办Uber的特拉维斯·卡兰尼克,6岁开始学编程

在谷歌研发出了AlphaGo的德米什·哈萨比斯,8岁;

特斯拉、SpaceX火箭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则是9岁;

......

 

事实上,编程教育低龄化早已是大势所趋:

 

英国强制要求5岁起必须学编程

 

在美国,奥巴马不但号召全美儿童学编程,还认为应该和字母一起学;

 

 

2017年,国务院也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中小学实施编程教育,部分省市甚至将编程纳入了中高考。

 

让孩子们跟紧时代,这很好理解。但很多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国家一定要让编程从娃娃抓起?

 

稍有经验的父母应该都发现了,8岁以前的孩子学东西特别快,这是因为儿童大脑发育有黄金期。

 

人的大脑在婴幼儿阶段发育非常快,但到了八岁之后开始逐渐减慢。

——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教授

 

这个时候培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长大后费尽心思买学区房、报价格高昂的课外班,效果都要好上千百倍。

 

一个人的成功,和年龄无关,和学历无关,和他在年少时选择的人生方向却大大相关。

 

有些孩子小时候很聪明,却在人生选择上走了弯路,最终泯然众人。

 

编程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却少有人意识到。

 

在欧美国家,90%的家长都会通过编程来培训孩子的思维能力。

 

原因很简单,就像美国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esnick说的那样:

 

计算机科学非常适合幼儿教育,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的环境

 

02

- 学编程,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

 

 

1、抓住成长黄金期,让孩子更聪明

 

编程的本质,是一套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编程理解牛顿第一动力

 

学习编程时,孩子需要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小单元,逐步解决整个问题。

 

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专注力,同时学会运用编程思维去规划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从玩游戏到创作游戏,戒掉游戏瘾

 

学习编程,不但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游戏背后的逻辑,还可以让孩子动手设计游戏。

 

很多孩子上过两堂课,就猛然发现:原来自己以前是被游戏“玩”了!

 

3、从小打好基础,无缝衔接小学教育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在一个活动上感慨:

 

“在未来,不懂编程的孩子,就像不会英语的孩子一样让人焦虑。”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编程会越来越普及。

 

幼儿阶段时间比较充裕,现在开始启蒙,上小学之后更有优势。一旦错失最佳的学习年龄,意味着将来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时间成本。

 

03

- 孩子这么小,能学会吗? -

 

虽然编程能给孩子带来许多好处,但在很多人印象里,它的门槛很高,枯燥又难学。

 

其实,这和编程的教学方式有关。

 

在这里,我强烈推荐国内老牌的编程品牌——编程猫。

 

编程猫倡导“无趣味,不编程”的理念搭积木一样学编程,即使是零基础的孩子,也能轻松上手!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詹姆斯还是发声了
下一篇:英华人女性遭家暴维权难 多持配偶签证、经济依附于人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