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留学 > 正文

日本来华留学生:永不完结的“中国故事”

2021-11-26 14:00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永不完结的“中国故事”(来华留学生讲中国故事)

  时光如烟花般绚丽多彩,也如泡沫般弹指一瞬,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

  回首过往,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人值得我回忆与述说。

  又是一年冬,相同的雪景下,不同的是我们。北风刮起,伴随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抬头看着夜空上若隐若现的星星,我又想起了那年冬天,我来到中国的那一天。

  稚气懵懂的我,带着满腔热血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中国。一个行李箱、一个背包、一个人,在一个平凡的日子,我的留学生涯就此开始。说不上太多为什么,也说不上具体是什么时候,或许是从小在中国文化背景的熏陶下,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中国。

  还记得当时是2010年冬,在中国初中留学的我,面临太多未知的挑战。如今回想起来,却只有美好的回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她告诉我们中文的奥秘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探寻。有一堂课我至今记得,她介绍说,中国的成语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内涵,是智慧浓缩的精华。

  除了语文老师的课,我在留学期间了解到的汉字的变化,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深切体会。可以说,我是从小在汉字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但只是觉得汉字书写没有那么简单,而且数量很多,并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直到我学习了中国的汉字史,才了解到,原来每一个汉字都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变化才演变成现在所使用的汉字,背后都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从那次留学之后,我再回到日本看到那些熟悉的汉字,感觉已不是简简单单的汉字,它们像小精灵般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让我爱上了它们。

  2019年冬,我又一次踏上了赴中国留学的征程,弥补我意犹未尽的留学生涯,这次我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始续写我的下一篇章。

  初到北外,我的内心充满不安,连北外的道路在我眼中都是错综复杂的无尽迷宫。我走向鳞次栉比的楼群,感受着国际化的图书馆中书香四溢的氛围,开始憧憬起往后的留学生涯。与第一次留学不同,这一次我接触到了许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我们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进步,探索着彼此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我了解到了许多曾经没有接触过的文化知识,也让我领悟到“和而不同”的真正含义。在学习中,我也遇到了许多温柔可敬的老师们。

  还记得2020年初,刚结束寒假的我,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一心只想回到中国,也相信中国能控制好疫情。依旧记得我回中国前告诉我爸爸的一句话:“中国疫情很快能控制下来的,只是时间问题。”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我会这么相信中国?或许只因它是“中国”。回到中国的我,接受了为期14天的隔离,在隔离期间,老师们殷切的关怀,工作人员细心的照顾,都让我倍感温暖。正如我所料,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很快得以控制。

  从普通城市到首都,从传统到现代,我领略了中国的千变万化,探索着中国文化的根基与脉络。我在本科留学期间曾去过许多中国的城市,在我眼中,南京是温柔的、厦门是热情的、广州是接地气的、北京是胡同烟火味的,我用脚丈量着这片土地。

  2021年冬,我开启了我的第三站旅程——研究生学习。在这里,我即将面对不同的挑战,跨越文化的桥梁,追寻文化的奥秘,进一步去探寻中国文化的另一维度。我与中国的故事仍在续写。(山川百合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留学生)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孟加拉国来华留学生:爱上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
下一篇:在美国留学,如何确定学校周边安全性?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