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留学生原创舞蹈《阿乜啊海》在“桃李杯”上的表演。广西艺术学院供图
尽管正值暑期,广西艺术学院的越南留学生潘宝茹依然在学校里忙碌。最近,她正忙着和导师韦金玲为即将在中越边境广西龙州县举行的天琴文艺晚会编排舞蹈节目。
潘宝茹今年24岁,2007年,得益于广西艺术学院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项目,12岁的她来到广西艺术学院学习舞蹈。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潘宝茹已把广西当成了第二故乡。
“今年夏天是最忙但也最有收获的一个暑假。”前几天潘宝茹刚从杭州回到南宁。在杭州,她参加了一场中国舞蹈界顶级的舞蹈展示活动——第12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
由她编导的中国民间舞《阿乜啊海》,从全国参展的137个舞蹈剧目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此次展示活动的综合汇报演出晚会,也成为入围的四支群舞中唯一一支由外国留学生带来的舞蹈。
“我很喜欢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潘宝茹说,中国的民间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包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阿乜啊海》的留学生演员们和带队老师。广西艺术学院供图
从附属中学,再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广西艺术学院12年的舞蹈求学路上,潘宝茹学习了中国的汉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壮族等民族舞蹈。专业为舞蹈编导的她,在创作舞蹈动作时喜欢融入中国民族舞蹈元素。
去年,研究生一年级的潘宝茹去了广西东兴市京族三岛采风,这里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主要聚居地。她与当地的京族人一起度过了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京族哈节。观看了敬海神、京族歌舞表演后,她回到学校便创作了舞蹈《海之母》。
今年,潘宝茹在导师韦金玲的指导下,不断打磨、修改《海之母》,并给它取了新的名字《阿乜啊海》。“阿乜”是京族语,汉语“阿妈”之意。舞蹈塑造了端庄温婉的京族阿妈形象,讲述了京族阿妈呵护女孩,在海边成长的故事。
“这是京族舞蹈首次出现在‘桃李杯’的舞台上,由来自越南和泰国的留学生们创作和表演,”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韦金玲说,“‘桃李杯’海外组往年都以独舞居多。《阿乜啊海》十二位留学生演员出场的时候,现场有观众感叹广西能找到12位东盟国家留学生来表演群舞节目。”
“学校与东盟国家高校已经开展了10年的学术交流。”广西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钟春妮告诉记者,学校从2009年就与越南开展了文化团体交流。2012年,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养中心在学校挂牌成立。依托这个人才培养中心,至今学校已为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高校培训艺术人才600余人。
参演《阿乜啊海》的留学生们在浙江音乐学院剧院前。广西艺术学院供图
广西是中国面向东南亚的重要窗口,辖内东兴、凭祥、靖西等县市与越南接壤。中越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推动了双方的人文交往。广西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仅越南在广西留学的学生就有3200余人。
“艺术交流是双向的,很多留学生在他们国内也是优秀的青年艺术人才。” 韦金玲说,今年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组织了“东盟专家进课堂”活动,邀请了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舞蹈家,为学院的中国老师和学生们授课。
“下个学期,我们将开设东盟舞蹈课,计划邀请学院里优秀的留学生给中国的学生教授东盟国家的舞蹈。” 韦金玲说,“希望她们能成为国与国舞蹈艺术的桥梁和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