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学霸千千万,各有各的优秀,可所有学霸却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良好的习惯!学业成功的学生都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今天分享 Quora 上获赞最多的几个答案,他们分别介绍了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习惯”!
Hosea,MIT PhD
学会追踪“时间都去哪了”。
手机上最简单的一款 APP——谷歌日历,不仅提醒我将要做什么事,还能记录我已经做过的事。我的习惯就是没完成一系列工作,就把他们填在日历中。下图是 3月的某周所完成的工作,再之后两周就是我的论文研讨会。
看到紫色了么?
是我实际花在学习和研究上的时间。
橙色是我正在上课或做 TA。
黄色是在开会。
其实晚上9点到午夜之间我也经常工作,只是这里长度不够,没有显示出来,周末的安排也没显示出来,但仅仅从这五天也能看出很多东西来。
我能看到那周有许多 30分钟的间隔,尤其是周二和周四,可能实际上在上网冲浪、阅读线上文章、消磨时间,当然,也不全是坏事,适当的休息是有好处的。By the way,我开头提到了,这周紫色时间很多,因为论文截止日期快到了。
那么,我为什么热衷于填充日历呢?
•我的时间去哪儿了?
好了,看完日历我已经知道了。
•我花了多少时间去做______呢?
家庭作业?准备课堂展示?与本科生会面?和朋友社交?看完日历我也知道了。
•哇,我那天注意力很不集中!
通过追踪,我可以知道自己实际上的专注度情况。我会把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标记为“什么都没做的半小时”来惩罚自己,这样我就能通过日历看出来时间是怎么被浪费了。
•我在做______的时候效率最高?
如果我一天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是晚上,而且这种情况出现频率很高,我就知道该如何正确分配自己的能量、精力等。
•______颜色种类太多,我可能需要重新平衡时间。
把自己做的事情都显示在日历上,可以很简单明确的看到花了多少时间在会议、学习、课堂作业上。有的周是大片的橙色带零星紫色,这意味着我一直在上课或做课堂作业,那这段时间在研究上就进展不大;大多数情况,我是希望能多挤些时间做研究,但到了期末,当然要所有时间集中在课堂上。
这个习惯的最大好处——不用呆呆的坐几个小时来回忆自己这周都干了什么,效率怎么样?因为日历能经常在不经意间就瞄到,它就像是一个不会说话却默默监督你的人,让我知道不要浪费时间!如果我躺在床上一天,一天无所事事,那么日历上就是一大片空白。
这个习惯也让我知道自己周末的效率很高,工作日却不怎么好,也让我诚实的看到自己“一直在实验室里做研究”的错觉。
在大学阶段,尤其是研究生、博士阶段,你不是小时工,不会有人监督每天打卡,你的日子是自由的,可以随意安排时间,被监督上课的情况很少,所以这个追踪日历的习惯在学业上起到一个自律作用,给我很大帮助。
Gauri,Software Engineer
SUNY Buffalo 已经毕业,作为一名国际生,美国大学的学术和生活诸多方面与亚洲不相同,在转变、适应过程中,让我觉得最有用的学习习惯有五个。
事项优先级:
读研究生期间,为了能顺利毕业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学习、上课、做饭、睡觉、体育运动。不要笑,这个有助于我集中精力完成必做工作,并且更高效的利用时间。
课前研读:
到了硕士阶段,课程是分散开的,这就为自学和做科研项目留出了大量时间。我要确保自己了解每门课程,大多数教授都会提供教学大纲,对自己要学的课程脉络肯定要有个清晰认知。
全面学习:
除了教授给的课程 PPT,我会认真研读课程教材,并仔细研究回答里面的问题,当你面临突击测验、学期考试时,全面学习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向助教寻求帮助:
由于课程有严格政策,教授通常不允许大家在做作业或项目时相互讨论,与学术诚信有关,如果与同学讨论,会被认定为作弊。这时候,如果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别忘了从指定的助教那里获得帮助。
规律的时间表:
我在本科阶段,常常会因为参加太多课外活动而导致时间表紊乱。研究生阶段,我决定“在精不在量”,不再什么活动都参加,做好时间规划,坚持按照计划来完成工作,除非必要,最好不要临时更改。
Josh,Texas Tech University PhD
我分享几个不算“习惯”的建议,它们帮助我获得学术上的成功,至少让我在博士期间顺利许多。
• 经常写作,几乎有每天写作的习惯。
• 参加会议,至少一个学期一次相关学术会议。
• 多阅读,以远远超出建议的阅读最低限度为目标。
• 远离消极的人。
• 建立自己与教授的最佳关系。
• 发展联系网络,校友、教授等都算进来。
• 适当承担辅助项目。
• 工作多不是坏事,无所事事才可怕。
• 吃喜欢的食物,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否则生活还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