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留学 > 正文

留学笔记 | 我在美国这一年都学了些什么?

2020-07-18 21:06   美国新闻网   - 

按:

我写的仅仅是在美国教育学院的情况。它和法学院医学院一样,属于职业学院,所以学生大多有三个特点:年龄偏大、有硕士学位、有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教师经历。我写到的“问题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读书和研究的关系,只能在这个背景里去理解。

这段时间有一些想出国的朋友问我,在美国这一年究竟学到了什么。我想了半天,发现很难系统化地说些什么,只能零零碎碎地写一些我的杂乱感受。

 

 

1、在美国的第一年,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读文献了,每周几百页地读。

 

这仅仅是一个普通量,人类学那边每周上千页才算是正常。当这种阅读从课程任务的层面上升到生活常态的层面,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

 

这看似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是这样的:当我日复一日地静坐着看书的时候,只有三样东西存在着——我所在的房间,我自己和我正在看的这篇东西的作者。久而久之,环境和文献都会隐去,独剩我自己凸显出来——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在不停地讨论问题:你怎么看这个观点?这有道理么?你之前怎么没想到这个?它是怎么做到的?你能做出一样的来么?诸如此类。这一年的阅读,最有趣的收获其实是“旁听”这样的对话。

 

2、阅读还给了我什么呢?

 

说实话,这些文献本身的价值也不过如此。从学科进展的角度,它们当然是经典的东西,每一篇都是其领域的重要作品,每一篇都把相关研究往前推进了一点点。但归根结底,它们都是一些结构不良的事实,有的告诉你“这种教学策略比那种好,但也不一定”,有的告诉你“这类孩子比那类孩子更适合用这种形式的课程,但也不一定”,云云。战争般的十周推过去,假一放,大部分的事实也就忘掉了。

 

更要命的是,美国的教育研究界(至少是教育心理学界)给我的感觉是,idea多,insight少。对方法重视远远大于对观点本身意义的重视。杜威时代的那种纵横捭阖基本上看不到了,更别说去和欧洲的一些学术传统相比了。几百页几百页读下来,大部分都是细小的碎片,很难说究竟“学到”了多少重要的“知识”——简言之,“不足为外人道也”。

 

 

3、那么,这样随着课程读文献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或者问,它莫非根本就没有多大意义?就我的体会来说,它的意义其实在于“结识”一个领域:这里面有哪些人,有哪几本重要的刊物,人在刊物上写过什么不得不了解的文章,谁在某一年反驳了谁在另一年的某个观点,引发了某一年某个刊物的某一本special issue,这些争论导致了哪几个主要的流派,这些流派背后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倾向是什么??一门设计合理、运作成熟的课程所列出的阅读文献,可以让学生随着一周一周的阅读,逐渐熟悉这些八卦。

 

十周跟着读下来,一个虽粗糙而稳固的框架(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框架”)就建立起来了。至于那些文献里的具体内容,忘掉则罢,记得的内容是要被整合在这个框架里,不会胡乱归置的。更重要的是,一旦形成这样的框架,将来的阅读(课程结束之后)也将循着框架里的脉络进行,一砖一瓦地构建(严格意义上的)“知识框架”,而不会东一勺西一瓢了。时髦点儿说,这就算是有些“共同参与”的感觉了。

 

4、我所认为的课程阅读(或更宽泛的“课程学习”)的最大意义,分成一节单独写(尽管和上一节有少许重合)。

 

我听朋友讲过,中国留学生一般都能拿到很漂亮的课程成绩,但研究做得不如意的比比皆是。我对这个不全面现象的不全面看法是,我们缺少问题。就教育学院来说,大部分的美国博士生都是三四十岁,一线教师出身,在进博士班之前对课堂有很多领悟和困惑,他们进来就是解惑来的。我所接触到的中国学生(显然是以偏概全)却刚刚离开硕士甚至本科阶段,实践经验较少。

 

单在阅历上,我们就差了火候,遑论批判性思维之类的东西。我导师就曾说过,一个博士生全部课程(一般会是十五到二十门)的期末作业,应该能凸显出一个越来越明晰的问题;两年结束后,这个问题将顺理成章地成为博士论文的课题;或者至少,这组作业应该能指向一个未来的选题;倘若不能体现这样一条轨迹,这两年的课程学习阶段是有缺陷的。

 

我的美国同学里,有很多都不怎么关心“我在这门课里学得好不好”,而是关心“这门课可以为我的问题贡献什么”。我们若在进入课程之前没有预定的问题,就更应该在课程里寻找问题;可惜的是,即使到了博士阶段,或许我们仍然被“学业成就”限制了思维。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罕见!加拿大移民部连续两天密集发声:支持国际留学生以及移民
下一篇:10种免费资源帮你找到心仪的大学,可别让留学梦卡在选校上!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