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留学 > 正文

“异乡非异客”——缅甸青年中国留学记

2020-01-20 11:28  新华网   - 

  新华社天津  题:“异乡非异客”——缅甸青年中国留学记

  新华社记者宋瑞

  用铅笔在白色脸谱的中轴线上简单勾画几笔后,池特选取蓝绿红三色颜料,将毛笔充分蘸满,提笔悬腕,略显稚嫩的笔法勾勒出蓝色眼眶和脸颊,用绿色描画额头和下巴,再将红色花纹点缀眉眼周围。

  在天津大学的一堂京剧脸谱教学课上,一面个性化的京剧脸谱从缅甸留学生池特笔下诞生。“蓝色代表孟加拉湾,我的家乡在缅甸西南部,面朝大海,而红色代表中国,热情友好,绿色代表着环保。”池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脸谱,并戴在脸上进行展示。

  25岁的池特是天津大学的大四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2015年,一份来自中国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池特的新起点,那时,池特还是只会说一句中文“你好”的缅甸学生。

  “八九岁时,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源自在缅甸热播的电视剧《西游记》,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的孙悟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池特说,屏幕下方配着缅语字幕,但听到的却是汉语,汉语独特的发音让他觉得很有趣。

  而后,因为酷爱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电影,池特对缅甸的邻居中国愈发向往,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想法不经意间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在缅甸一位老师的帮助下,汉语“小白”池特用英文成功递交了来中国的留学申请。“家人没觉得我能成功,但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们都非常激动,为我骄傲。”

  池特踌躇满志地开启了异国的求学之旅。在中国的第一年,池特上中文课、与中国学生交流、看中文电视剧、唱中文歌,一心扑在汉语学习上。此外,学剪纸、画国画、篆刻、编中国结……凡是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课程,池特都尤为期待。“中国文化很多样,在课上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创造美的东西,过程很有趣。”

  后来,对“一带一路”倡议在缅甸的先导项目——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有一定了解的池特,特意选择了攻读土木工程专业,他希望将来有机会参与到更多中缅合作建设项目中。

  池特说,用中文学习专业课很困难,但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中国的学习生活,“中国老师非常亲切,看到我在课上皱眉头,他们会放慢速度讲解,帮助我加深理解。我还与中国同学相约一起去图书馆上自习,就像一个大家庭”。

  除学习外,体验中国美食也是池特的“必修课”。他说:“缅甸人饮食偏酸辣,我在中国喜欢上了麻辣香锅和麻辣烫,还尝了从没吃过的北京烤鸭、小龙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来中国之后,到西安看兵马俑、去内蒙古大草原骑马、享受湖南张家界的绮丽风光,池特每到一处都会通过照片和视频记录下来,“转播”给远在家乡的爸妈和朋友。

  “来中国留学不只是学习,到每一个地方旅行都能留下珍贵的回忆,行万里路体验中国多样的民俗风情,才更能感受到中国的魅力所在。”池特说,“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缅甸朋友渴望了解中国,有的还向我咨询了申请来中国留学的方式。”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锵说,天津大学已累计培养了来自1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学生,其中,近5年累计培养缅甸留学生近240名。

  “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积极策划中缅学生交流活动,为包括缅甸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李锵说。

  谈及未来,池特雄心勃勃。“我希望继续在中国读研究生,学好土木工程专业,参与到中缅合作的大项目中,成为中缅交流的使者。”池特说。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通讯:“中华文化小大使”在哈瓦那与古巴小学生联欢
下一篇:纽约高中毕业率创新高 亚裔毕业率领先其他族裔学生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