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当助教
助教是许多高校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少留学生都有过在海外做助教的经历。他们既是学生,又因担任着助教工作而对留学生活、不同文化和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在海外课堂当助教的真实体验。
别样角色 收获满满成长
“做助教是我们系博士毕业的要求之一,因此系里的博士生都会做这份工作。”目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专业读博士的王小米(化名)向笔者讲起了自己之所以会成为助教的原因。“我目前当助教时长不满一年,在我们系的标准下属于教学助手。”如果将来担任助教的时间更长,还会获得进阶的助教身份。
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攻读东亚研究专业的薇妮也是一名“教学助手”,她的助教经历已有3年。起初,薇妮被院系安排到日语课堂做助教,后来考虑到学术研究发展和个人兴趣,她主动提出申请,又先后成为日本现当代电影学和日本文学两门课的助教。
对她而言,助教工作早已不单单是一份被委派的任务。“我主动从事助教工作,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美国课堂,为将来找大学教职做准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教课把研究中比较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简化和具体化,从而厘清自己学术研究的思路。另外,助教收入也是我主要的经济来源。”作为一名博士生,助教工作能够帮助薇妮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增长课堂教学经验,让她充分接触美国学生和美国课堂文化,引导她更接近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
能力重要 责任更为重要
据王小米和薇妮介绍,助教上岗前也有“门槛”。申报岗位之后,她们都经历了语言考核阶段,以确保语言能力可以胜任工作。顺利当上助教后,她们需要抽出时间完成作业批改、答疑、组织课程讨论和活动等日常事务,还要负责期中、期末考试的监考与试卷批阅。虽然工作细节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师要求各有差异,但每周要认真地花上几小时在助教工作上已成为助教们的共识。
“每次作业截止日或考试前,我收到的答疑邮件都是平时的好几倍,那时候就会特别忙!”王小米分享了担任助教过程中的一些趣事。除了在工作方面不断积累经验,两位助教还近距离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他们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在一些外国学生的传统认知里,中国学生有时比较害羞,不好意思主动提问题,如今这样的现象虽然仍旧存在,但不少中国学生也有了活跃的课堂表现。
身为本科生课程助教的王小米在攻读研究生时,也以学生身份接受着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助教的指导。这位助教的责任感让她十分欣赏:“‘机器学习课’的助教批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时非常认真耐心,为大家学习本门课程提供了很大帮助。”王小米认为,理想的助教应该具备两个最重要的品质:“第一是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负责,传达给学生的信息要清晰准确,出现了错误及时更正,绝不能含糊了事。第二是要让学生容易联系到,在答疑时间按时出现,能够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一定要给学生定下明确的目标和规则,课纲里写了的规定不能轻易变动。”薇妮说,“不然学生对助教会逐渐失去信任,也越来越不愿意配合。”
挑战不断 却也温暖常伴
王小米坦言,自己在助教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是语言问题,词汇量不足偶尔会给她带来讲课“卡壳”的烦恼。“幸运的是,班上的学生总会在我说不出关键词或没理解学生问题的时候提示我,帮我‘渡过难关’。有了他们的鼓励,我备课的时候也更加努力,争取把所有可能提到的词语都提前查好。”王小米认为,当助教的经历的确给自己带来了许多快乐,自己备课讲课的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做助教使我体会到付出的快乐。”薇妮说,“我喜欢在第一节课上让学生写下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最后一节课时再把这些问题拿出来对照,自己一个学期的成长一目了然。每当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宽,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不同文化时,我就觉得自己的课至少在某个方面已经成功了。”
和学生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关系,也给薇妮带来了不少暖心时刻。学生知道她怀孕以后,特意准备了给宝宝的小睡衣和许多祝福贺卡送给她。有时,她还会收到3年前教过的学生发来的邮件与贺卡。“作为一个新手妈妈,做助教让我能够更有耐心地去理解自己的孩子。我意识到,不管孩子的外形有多么成熟,心智上总还是要比我稚嫩些。我作为一个比他们年长的老师,就要尽可能地去理解他们、爱护他们。当然也要坚守原则。”薇妮笑着说。(芮钰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