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留学 > 正文

清华北大 PK 哈佛耶鲁,我们国内的教育真的输了吗?

2019-12-24 12:30  美国留学中心   -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是我国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想要考上这两所学校基本是万里挑一,可以说汇聚了一届又一届最聪明最勤奋的生源。

 

尤其近两年,北大清华在世界上的名声渐渐响起来,也引发不少人互怼,什么我***大学生(国外某知名大学)考清北那是小菜一碟,什么考不上985/211的花钱出国镀金…类似互撕帖子在各大论坛比比皆是。

 

 

这里面有不少人拿排名说事儿,我们一再强调的是,排名只是第三方总结的,给外界一个可以被量化的数据,确实可以让各位同学和家长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对比,但如果仅仅拿排名作为学校的水平和谈资,那就太片面了,更何况排名标准错综复杂。

 

如果非要对比的话,那就看看 清北 VS 哈耶,名校与名校之间的差别在哪儿?

 

申请难度

 

很多人小时候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我以后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后来发现自己想得太多了...清北的难度大是国内公认的,那这样的难度系数同美国相比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正方同学说,自然是考上清北更难,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已经突破千万,毫无疑问这是放眼全世界最激烈的考试之一。

 

“在中国,要想进入最好的大学,你就必须和1000万人同台竞争,可想而知这难度有多大。”

 

 

此外,究竟能不能在清北有一席之地,还和你的户口有关。例如,北大可能只在浙江省招收两名学生,而拥有北京户口的学生却有200个招生名额。所以中国的学生根据户籍地的不同,录取率不一样。

 

反方同学表示不同意,哈佛耶鲁作为全世界的名校,申请条件又那么多,每年录取的中国学生少之又少,怎么看都是申请哈佛耶鲁更难吧。

 

“哈佛耶鲁录取的都是全世界的精英,而不仅仅是中国学生。如果说中国学生仅仅和1000万的同胞在竞争,那申请哈佛耶鲁就是在和数千万的全球学子在竞争。”

 

 

到底哪个申请难度更大,我们通过数据来对比一下。

 

2019 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总人数有 1000 万人,清华北大共录取本科生 7117 人,清华约 3717 人,北大约 3400 人。录取率为 0.071%。

 

据 CB 官方数据,2019 年参加 SAT 的考生共有 213 万人,哈佛录取了 1950 名本科生,耶鲁约 2100 名。录取率为 0.19%。

 

注意,如上文所提及,国内的大学录取时涉及到不同省份不同招生人数,也就导致每个省的录取率不一样;而美国申请除了标化成绩还考察其他条件。所以,这样的对比其实也并不完全准确,只是就考生的数据来看,清北的录取率更低。

 

课堂文化

 

就课堂文化来说,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制有明显的差异,最典型的就是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能力。

 

国内是传统教育理念,祖祖辈辈的观念都是读书才能改变未来,这的确没有任何不对。所以国内的大学大多以传授书本知识为止,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记笔记,以实践为主的专业也要先理论课过关才可以。

 

就算是在清北的课堂上,老师们也很少讲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因为被学生质疑很“没面儿”,而质疑老师的学生也很“没礼貌”。或许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一个“礼”字,以礼待人,尊重前辈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教育体制有缺点但也有优点,绝对不像很多人抨击的那样不堪。

 

曾经有一个人抱怨说,“中国的教育太垃圾了,优胜劣汰对于穷人来说太不公平了,这样的状况有什么资格说普及教育?又有什么资格说公平竞争?”

 

另外一个人回怼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育体制,多少贫困山区的孩子才可以通过读书改变未来,否则你让他们花钱买学位吗?你让他们去出国“看世界”吗?我们都应该谢谢这样的竞争体制,如果没有了高考,那些孩子该拿什么去跟别人拼?”

 

 

美国的教育方式是更兼顾理论和实践,培养评估模式是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单纯死记公式。

 

在哈佛耶鲁等大多数美国学校的课堂上,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一边教授知识,一边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就算有老师确实不明白的,他们也不会吝啬说一句“I have no idea”,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

 

从这一点上面来看,有一说一,美国大学的课堂氛围或许没有那么僵化,美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强于中国学生。

 

中美博士

 

学制受历史、文化、经济等种种因素影响,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美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一套独特的、并向全世界流传的模式,也使其在全世界占有绝对优势,所以重点来看看中美大学博士阶段差异。

 

a. 招生体制完全不同

 

中国博士招生分为“资格审查-初审-复核”三个环节,大多数人都败在了资格审查上。本意是选拨最优秀的学生,但报名门槛过高反而流失了一些综合实力强劲,却受限于硕士阶段的专业或学校而无缘申请博士研究生的学生。

 

我国是应试教育,在博士的申请中也不例外,“轻材料,重成绩”的选拔标准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实力,这是中国招生制度的短板。而成绩来源于高校自主命题,考验着试题的公平合理性。

 

美国的博士申请制度相对明了许多,申请们将材料递交给招生委员会,由他们评定,并通过电话和面谈的方式对申请者进行深入了解,等待录取结果就可以了。申请门槛也不强制硕士学位,而是对学生科研能力与博士项目综合评估。

 

在招生考试方面就是 GRE,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他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一般潜在能力做出预测和衡量。虽然有些项目正着手取消 GRE 考试,但大部分项目仍坚持认为 GRE 不失为科学的参考依据,不会流失优质生源。

 

 

b. 科研小组的灵活划分

 

以清华为例,他们在科研上走的的是“大团队,大梯队”的模式,通常300多位教授捆绑在十几个研究所里,具体的科研项目也就是这十几个单位来做,一个或若干个带头人,身后跟着一大批学生。

 

而哈佛大学的博士项目小组走的是“小梯队,多分组”的模式,可以随时重组成为无数个新的队伍。也就是说,如果说一所美国大学里有60个科研人员,但创新性研究的点可能不止60个。

 

区别在于,当所有的重心都集中于某几个点,且无法动态协作的情况下,只能将研究集中于几个重要的项目,尤其是对国家战略有优势的。而具有灵活性的研究小组通常可以以真正的研究兴趣为目标,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宽阔。

 

 

c.博导的权力分配

 

中国高校的本科和硕士生采取“严进宽出”的模式,毕业时缺少严格的管理和考核,这就导致了博士阶段开始“严抓严打”。

 

但是,中国的在读博士生在 10 年间增长了 19 万,按比例来看,46% 的博导需要同时指导 7 名学生,最多高达 47 名。这就导致出现了一种“争宠风气”,导师的权力过大,而且大多数博士生没有得到相应的指导,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研究项目不达标,所以国内的博士生按期毕业率很低。

 

到了美国的博士阶段,答辩委员会们普遍认为,如果给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博士学位。就等于把学校的招牌给他了,所以教授们一般都非常谨慎,宁缺勿滥。

 

而且,跟本科和硕士一样,筛选机制很强悍,只要你不是在野鸡大学,没有认真完成任务,那真的是分分钟被退学。如果教授觉得你开题报告很差,怎么改都很差的话,你就直接被刷掉,也有的博士生在答辩的时候 game over,就是这么无情,按期毕业率也很低。

 

其次,导师一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导师组。整个committee可以对论文/科研项目的各个方面提供指导。而且,权力的分配基本杜绝了国内“干私活”的现象。有些项目导师更像学生的雇主,联系比较密切,但关系仅限于工作与学术。

 

所以,美国大学更看重的是博士生的资质和师资力量的分配,以及自己学校的名誉会不会受损,自然对博士生的把控会更加严格一点。

 

 

总而言之,只能说中美教育存在差别,而无法给孰优孰劣下个定义。毕竟两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培养重心都不一样,也许中国教育的某个方面强于美国,而美国的某个方面又优于中国。如果将某一方的教育理念“一棒子打死”,未免太片面了一些。

 

同时,借此对所有纠结是否要出国的小伙伴说,不如想想自己更适合,更喜欢哪种教育方式,孰优孰劣是因人而异的。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加拿大安省发生严重车祸 中国留学生兄弟1死1重伤
下一篇:美国高中申请的截止日期,来不及了快上车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