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北大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件中的女生以结束生命来脱离这个让她痛苦的世界,有多少人知道PUA是什么?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个本该自由恋爱的美好年纪,和你说着情话,对你嘘寒问暖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间恶魔呢?
事情发生在 10 月,但《南方周末》以一篇《“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将这个女孩子复杂而煎熬的爱情故事公之于众。
相信不少人看到牟林翰和包丽的聊天记录都瞠目结舌,不禁想问一句,现在火遍朋友圈和各个社交平台的 PUA 到底是什么?可以精神控制别人的邪教?
·PUA是什么?
其实网络上有更“学术”的解释:
PUA,全称Pick-up Artist,起源于美国,字面上的意思是 搭讪艺术家。
涉及从简单的搭讪扩展到两性交往流程,甚至还有完整的流程,从搭讪(初识)、到吸引(互动)、再到建立联系和升级关系、直到发生亲密接触并确定两性关系。
什么意思?就是想要和你谈恋爱的那个人,跟你在一起的目的不是为了爱,不是为了情,是为了钱,更是为了想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你的身上。
没错,PUA自成一体,甚至发展成为一个“教学科目”。
最初是因为美国作家 Neil Strauss 的著作《搭讪达人》(The Game:Penetrating the Secret Society of Pickup Artists)在欧美大红,后来被一些人翻译成中文,才在国内网站流传开来。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把妹高手“帮助内向的男生打开人际关系,通过自我完善来吸引异性”的故事,但是传到国内以后,被心术不正的人利用,PUA也渐渐成为无数女生的噩梦。
·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心甘情愿上钩?
如上述所说,原本PUA只是美国一种搭讪文化,帮助内向的男孩子们勇于表达自己。但恰恰被恶魔们利用了这一点,只不过他们的目标不是内向的男孩,而是内向,敏感,又自卑的女孩子。
据了解,在中国的保守教育体制下,女孩子们从小就被忽略了情感教育上的培养。87.3%的父母承认只关心孩子的成绩,48%的女生与异性完全没有往来。
就这样,情感教育的缺席让这部分女孩子“心甘情愿投入爱的怀抱”。她们有错吗?没有。
北大事件曝光后,一部分人惋惜这个花季少女所遭遇的一切,还有一部分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事情发生时戳自己人的脊梁骨。
“什么PUA?神乎其神的,如果女孩子们不倒贴,PUA能起作用?”
“不好好爱惜自己,这又怪得了谁?”
...
这些人操着“受害者有罪论”,他们却忘了一个事实,国产PUA的本质是欺凌。
就好比,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有错吗?相信大多数被唾骂甚至被殴打的孩子只是性格懦弱,不善于交谈而已。那为什么校园欺凌能够得到理解和关注,只是在“欺凌”中添加了情感的因素就变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荒谬至极。
·别让自己成为舶来品PUA的下一个受害者
事件发生以后,后台收到了不少私信。有的是不知道自己所遭遇的叫做PUA,有的是差点被PUA男套路。其中有一位留学女生的消息让我思考了很久...
我是去年入学的,刚到美国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慌里慌张的,唯一能依靠就是我们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协会了吧,而且师兄师姐们都对我们新生很好。
我就是在那里遇见了前任,对,前任。
最初他对我真的很好,每天打电话叫我起床,怕我饿肚子给我送宵夜,从图书馆送我回家。我确实沉迷在里面了,因为他是我见过的,对我最好的人。
可是后来我们开始吵架,他不让我穿裙子,说是讨厌别的男生看见。然后他要求我删掉手机里的所有异性,接着,上个星期他要求我剪掉自己留了很多年的长发,没有原因。
我们爆发了一年来最激烈的争吵,说是争吵,其实是他不停地在说我,而我什么都不想说,一个字都不想。他说我变得越来越讨厌,他和我在一起是在怜悯我...
直到昨天我才知道了PUA这个词,被这件事情震惊,会不会这次是剪头发,下次他就要求我自杀呢?
所以,我选择分手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现在住在了朋友家,真的很怕他打击报复...
让我思索许久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为这位女生能够勇敢的断舍离感到欣慰,另一方面,这个故事,这个经历,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好像可能发生在任何一对男男女女的感情经历中。从恩爱到吵架,不就是很正常的样子吗?
可就是因为普通,才恰好说明这样的事“细思极恐”。
我们不能说这个男生一定是PUA者,不能够证明每一对感情里的争吵都源于男生是PUA学徒,也不能说所有的PUA套路都来源于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