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东西只需要一个理由,讨厌一个东西有成千上万个理由。
好的。
跑题了。
考虑到硕士招生的性质,申请者们往往是十分优秀的学生,但是复杂的学术内容、好成绩、长久的学习时间并不能保证他们一直是“好学生”。
当然,为了保持这个“人设”,无论是准硕士还是硕士在读一定要规避这八个常见陷阱!
大学生上课,接触的知识广而不精,下课后或者考试完,可以潇潇洒洒离开教室和校园;而硕士的上课时间从来不是截止到下课铃响,他们需要在课后进行研究,与导师在实验室见面,与其他小组成员互动。
一个优秀的硕士生会知道这些区别,并把课后的工作量依然视为自己的职责。如果你忽略了这个差别,那你将会遭遇学习的困境,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课后的时间依然对硕士生很重要。
本科生经常担心成绩,他们需要做额外的作业,甚至重做作业来获得一个好成绩。但在研究生阶段,硕士的重点不是成绩,而是学习。这使他们被解放出来,从而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
作为一名硕士,他们需要长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信息,他们学习的是这个领域的“手艺”,而不是从始到终纠结于自己是否“合格”。
一个高效的硕士往往注重细节,并同步处理很多工作。他们要同时写论文、参加考试、进行研究、作为助教甚至要授课。听着很复杂,但他们会确定好这些事情的优先次序。
为了变成一个“多任务处理器”,他们最重要的一个本领是“专注现在并规划未来”。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提前思考,如果不这么做的话,硕士之路可能会有点艰难。
比如,作为一名研究生,你应该在开学之际就开始构想论文,这样你就有充裕的时间征求意见并修改它。如果你想当助教,甚至毕业以后想当老师,你更应该提前积累教学经验,学习如何写教案,如何在期刊上发表成果。
这么说吧,如果你讨厌硕士的生活,那一定是你还没做好准备。
本科生通常不受学术政治的影响,没必要知道系里,或者大学内部的权力动态。但硕士生就不一样了,想要在研究生涯获得成功,就必须对部门政治有所了解,尤其是选择导师。
举个例子,当你从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学院毕业时,你需要组成自己的committee,由一个chair和若干个committee member组成。在研究生第一年就会有老师委婉的提醒你,先找好最主要的chair,然后询问他对于另外几个member有没有建议。如果没有的话也要提前询问他,那你觉得某某教授可以吗。他说可以那就意味着属于同一“流派”了,如果你一不小心找了他的“死对头”,他们有可能对论文修改达不成共识,也可能有老师以太忙了为借口撤出你的committee...
另一方面,做研究需要资金,而某些教职工是比其他人更有权力的,比如拨款,阶级,行政职位等,而且人际关系的动态会决定你的学术进程。
许多硕士生错误地认为学习生涯只与课程,研究,和学术经验有关。大错特错,它同和老师形成的专业关系也有一定的连系。硕士生应该意识到教授在自己的学业,甚至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他们可以为你写推荐信,给你专业的建议,给你工作机会等等。
为了获得更好的研究生学习经验,进而获得更丰厚的职业生涯,当务之急是你们需要寻求教授的忠告。毕竟,这些教授是该领域的“代言人”。
不仅仅是和老师搞好关系,也要和同学。同学之间可以通过提供建议,充当彼此论文构想的共鸣板。当然,同学也是在毕业后提供宝贵资源的来源。毕业的时间越久,这些友谊变得越有价值。
不仅如此,在学校里结交朋友也有其他好处。当你感觉挫折的时候,朋友可以帮你缓解这种压力。
这和第一点有些相似,完成班级的工作和研究是硕士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课后的无形要素也很重要。他们不仅要花时间处理额外的工作,还要付出额外的经历与教授和其他部分结交。
你可以获得重要的推荐信和良好的口碑。通常,那些没有花时间的人会在毕业的时候缺乏成就感,这是因为你在个人时间里付出的并没有得到认可,反而不如那些做表面工作的人。所以,如果你是一名研究生,多花一点时间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吧。
硕士生涯是一项长期并艰苦的工作,充满了压力,要花费无数的时间来学习和培养专业技能。尽管作为一名学生,这是你分内的事情,但去放松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直毕竟到你毕业,你也不想遗憾自己浪费了这大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