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法规 > 正文

在英中国公民、留学生遭遇犯罪,怎么办?

2021-05-24 09:12  中国侨网   - 

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5月21日电 5月20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刊发《在英中国公民、留学生遭遇的主要犯罪类型及应对措施》,全文如下:

  (一)信息诈骗

  (1)信息诈骗概念。信息诈骗是指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的统称。“电信诈骗”包括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是指利用各类通讯工具、互联网平台,借助公共通信网络向手机或其他短信接受设备发布虚假信息,并对其用户实施诈骗,进行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以上两类诈骗是在英留学生遭遇最多、屡遭不绝的犯罪类型。

  (2)常见信息诈骗类型。

  a。虚构“中奖”信息诈骗。不法分子通过邮件、网络聊天软件等方式散播虚假中奖消息,让受害人误以为真,登录其所提供网站,并与之联系,不法分子提出先缴纳个人所得税和各种手续费后再领取奖品等方式骗取财产。

  b。冒充政府部门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国内公检法、大使馆、NHS等工作人员,以及DHL或其他国际物流公司,以“受害人银行卡涉嫌洗钱”“个人账号被盗用”等名义诱导受害人将钱款转入所谓“安全账户”,以骗取受害人的财产。

  c。电话诈骗。不法分子使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网络电话(VOIP)、改号软件等工具向受害人拨打电话,最终骗取其财物。这类诈骗近年来较为高发,诈骗金额较高。

  d。网上购物诈骗。不法分子在各大购物网站、网络论坛,社区发布网上廉价购物商品信息,将事主吸引到其精心设计的虚假交易网站,取得事主信任后,要求其向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在事主汇款后,不法分子立即切断所有联系方式,销声匿迹。

  e。“银行通知信息诈骗”通过手机短信或者邮件的方式,通知受害人的账户出现了受害人不知道的金钱活动或者账户设置变更,提供虚假链接,受害人点入虚假链接登录账户导致银行账户失窃。

  (3)防范信息诈骗方法。

  a。凡陌生来电、短信涉及“电话欠费、恶意透支、信息泄露、涉及洗钱、账户不安全、安全账户”等关键词都可能是信息诈骗,切勿轻信。

  b。公安部门、大使馆不会向任何人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群众转账、设密码。

  c。如疑惑自己遭遇诈骗,请立即求证或寻求帮助:

  (A)应立即与家人、朋友、邻居联系,核实情况;

  (B)立即联系转账银行,如已转钱,要求立即止付;

  (C)直接拨打96110或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或咨询;

  (D)立即向本人所在地英国警方报案,并拨打The Action Fraud电话03001232040,或登陆网站https://www.actionfraud.police.uk; 如为留学生,可同时向所在学校相关部门报告和求助。

  (E)如有疑问,可拨打驻英使馆领保电话+44-20-74368294 。如为留学生,可与驻英使馆教育处联系,电话+44-20-76120250;应急电话+44-7410429777(仅限非工作时间紧急事务联络)。

  d。定期查阅驻英使馆网站,了解诈骗套路情况。

  (二)仇恨犯罪

  (1)仇恨犯罪概念。可用于描述一系列犯罪行为,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出于敌对动机或表现出对受害者的残障、种族、宗教、性取向或变性者身份的敌意。犯罪形式包括口头辱骂、恐吓、威胁,骚扰、殴打和霸凌,以及财产损失。犯罪嫌疑人同时也可能为朋友、监护人或熟人,他们利用与受害者的关系谋取经济利益或其他犯罪目的。

  (2)仇恨犯罪种类。因种族主义、宗教、性取向、残障等引发的仇恨犯罪在英国属于多发犯罪。

  (3)防范和应对仇恨犯罪。英国警方非常重视仇恨犯罪,有关仇恨犯罪的报警属于优先级犯罪,一般涉及仇恨犯罪的报案均会记录在案并得到调查。如遭遇类似紧急危险,请按以下途径处理:

  a。立即紧急避险,向周围人群求助,逃离至人多或安全场所;

  b。立即拨打999和101,寻求警方帮助;如为留学生,可同时向所在学校相关部门报告和求助。

  c。如遭遇人身重大危险和伤害,请拨打驻英使馆领保电话+44-20-74368294 求助。如为留学生,可与驻英使馆教育处联系,电话+44-20-76120250;应急电话+44-7410429777(仅限非工作时间紧急事务联络)。

  (三)持刀犯罪

  (1)英国是禁止使用枪支的国家,持刀伤人案件是英恶性案件中最高发的案件之一。根据英内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持刀犯罪案件为45627起,其中故意伤害案件占44%,抢劫类案件占44%。尤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大都市地区,持刀犯罪行为高发,约占伦敦警方所有犯罪记录的34%,伦敦犯罪率最高,每10万人中就有174起犯罪。

  (2)防范应对持刀犯罪。

  a。注意:在英国携带刀具和枪支属非法行为;

  b。立即拨打999,或0800-555-111,寻求警方帮助;

  c。如在校园遭遇持刀犯罪,并尚未通知警察,可立即与学校安全官员联系。

  d。英国警方鼓励群众对持刀犯罪行为和涉及的帮派行为进行预防性举报,如发现校园或社区持刀犯罪行为,可拨打101 并向当地警察部队举报,该举报可为匿名,不登记个人信息。 如不想与警察交谈,可向有关社会组织进行举报,如Crimestoppers或Fearless等组织。如为留学生,请立即向所在学校相关部门报告和求助。

  (四)其他较常见违法犯罪提醒

  1.盗窃

  选择目标:

  通常是外观昂贵的珠宝、手表、手机和相机等;

  无人看管的钱包、背包、笔记本电脑和行李等;

  在咖啡馆和餐馆,椅子上和两脚间的袋子也是盗窃目标;

  无人看管车辆。

  常见犯罪场景:旅游景点、购物场所等人员密集地区,多为东南欧、中东口音团伙作案。

  2、虚拟绑架

  选择目标:多为中国留学生

  常见犯罪场景:犯罪分子用偷来的手机或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个人信息联系被害人的家人或同事。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受害者在电影院里、国际航班上或者他们的手机刚刚被偷的时候,因此很难确认绑架行为是否真实。

  3、毒品犯罪。毒品犯罪是英国街头和社区犯罪最常见类型之一,大学校园也是毒品交易和消费的主要场所之一。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同时请同学们在自己不尝试毒品的情况下,拒绝、远离毒品交易活动。

  4、非法盗刷他人信用卡,具体表现形式为通过社交平台,发布x折订餐,购买电子设备,缴纳房租,学费等。通过各种方法(如发布“成功案例”)引诱骗取受害者信任,利用受害者侥幸心理,最终实施诈骗。

  (五)留学生可能会陷入的相关法律纠纷提示

  1、“购买非法车辆保险”,因英国车辆保险对部分留学人员来说较贵,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的心理,获取受害人信任,向受害人提供非法车辆保险,注,此种保险无任何赔付条例且会被随时取消,同时极其容易被英国警方发现而遭到法律问题。

  2、部分留学生用英国银行卡购买签约手机或者进行贷款,在并未结清尾款的情况下离境并拒绝归还后续欠款。会影响学生的信用记录。信用记录是今后买房、贷款以及申请信用卡的作为重要参考。

  3、租房问题。

  a。拒绝支付后续款项。部分留学生因为个人原因或客观原因更换了住房,但是并未妥善处理之前住房未付款项,认为不支付就没有问题。

  b。非法转租承租房屋。部分留学生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客观原因,需要进行短租或者转租自己的房屋并未通过正规途径而产生法律纠纷。注,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签订正规转租承租合同。

  c。遭遇不法房东/中介等的侵害。具体表现形式可能包含但不局限于,未履行合同内容/强行在租住私自搭建改造/非租户所致的家具家电损坏不予维修/拒绝退还或强行扣除租房押金/非法中介跑路。

  4、信息泄露。因文化差异和教育理念的不同,留学生普遍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全,经过犯罪分子的刻意诱导,造成了经济损失等伤害,也对国内家人造成了困扰。所以请妥善保管个人文件(如cas ,offer,证件复印件等)个人银行卡,学生证,拒绝向未知公司,第三方个人等提供,上传,转借。例如xxxx(非学校非学联)要求提供学生信/学生证等,拉你进入“学生群”/换取优惠码。

  5、非法换汇。罪犯通过利用信任或者受害者心理,骗取钱财。注,非法换汇违反两国法律,此行为本身不受法律保护。

  6、违规拖欠款项(如停车罚单等)会导致法律问题。影响个人信用。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美国将解除对中国留学生入境限制 业内人士称是利好变化
下一篇:毕业后工签持有者何时能入境?新西兰移民局回应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