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号《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重磅新闻:《病毒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如何把一手好牌拖烂的》。
文中记述了一名美国“吹哨人”海伦博士(Helen Y. Chu)在美国疫情爆发之初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及在此期间不断受到的阻碍和压制。
疫情爆发初期,联邦政府错过了确保开展广泛测试的系列时机,也因此错过了控制疫情的绝佳时期。
海伦博士是西雅图华裔医学博士、公共卫生学硕士,华盛顿大学医学委员会认证医师,华盛顿大学医学、过敏和传染病学助理教授,流行病学兼职助理教授。
图源: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官网
1月下旬,美国第一例确诊的新冠病例出现在她所在的地区。
在首例确诊出现后,首例是否感染了其他人,病毒是否已经潜伏在其他社区开始传播引起她的警觉。
作为研究流感的本地传染科医生,她和同组的研究人员一直在收集该地区出现症状居民的鼻试子。
检测试子
如果对这些已收集到的流感样本进行测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疫情的发展情况。
为了对样本进行检测,他们需要州和联邦官员的支持。但现实却是,几乎她接触的所有官员都拒绝了她的提议。
联邦和州官员表示,流感研究不能改变用途,因为它没有得到研究对象的明确许可;海伦所在实验室也没有获得临床工作的认证。甚至州监管机构要求他们完全停止测试。
伦理问题确实存在,但海伦博士和其他人认为,在可能造成更多生命损失的紧急情况下,他们当下面临的问题应该被赋予更大的灵活性。
然而没有人足够重视他们想要验证流感样本中存在新冠病例的观点。
CDC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试剂盒
最初CDC筛选哪些人应该接受病毒检测时,标准规定只对那些有发烧和呼吸问题、以及从武汉疫区回来的人进行检测。
由于标准十分严格,只有少数人进行了检测。一些海伦博士手头的可疑样本被当地卫生局及CDC照章办事的官员卡住。这些现实情况表明很可能有人被遗漏了。
之后,随着新冠病例在美国不断出现,国家实验室里一片混乱。全美只有5个国家实验室能够测试病毒,华盛顿和纽约都不在其中。
图源:纽约时报
由于海伦博士所在实验室是负责流感项目的研究实验室,而非临床实验室,而且他们的冠状病毒测试没有得到当局的批准。因此,他们没有资格向自己的调查人员以外的任何人提供检测结果。
海伦博士及她的同事多次试图让当局批准使用他们的流感研究,却一再被否决。
同时,让实验室获批的过程即繁琐又漫长,病毒的传播速度比实验室获批的速度快得多……
这种挫败感让海伦博士觉得,他们就这么干坐着等待病毒大流行,明明能做些努力,却什么也做不了。
海伦博士,图源:epi.washington.edu
到了2月25日,海伦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再也等不下去了。在没有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他们开始进行冠状病毒测试。
结果证实了他们最担心的事情。
他们很快从与美国首例冠状病例同地区的一名青少年(既没有旅行史、也没有接触过已知病例)那里得到了阳性检测。
据悉这名青少年本来被当做流感治疗,属于轻症患者,已经康复返校。在发现其检测呈阳性后,该名青少年被叫回家隔离,其所在学校也被临时封闭。
冠状病毒已经悄悄在美国的土地上扎根了,却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那时海伦博士就判定,美国的情况已经不妙了。这名青少年的病例极有可能预示着:“病毒已经无处不在了。”
图源:纽约时报
事实上,官员们后来通过检测发现,这种病毒已经导致两人死亡,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病毒继续在西雅图地区造成20多人死亡。
西雅图流感研究专家很快对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排序,发现在美国首例冠状病毒病例中也存在遗传变异。
这个令人不安的消息证明,病毒很有可能已经在社区内悄无声息地传播了大约六周,感染了数百人。
由于当局未能利用流感研究的发现,导致危机一直潜伏在暗处,且呈指数增长。
当前数据更新,美国累计确诊1715例,死亡41例
在联邦CDC有缺陷的试剂盒被发现后,这种延误还在继续。持续的延误让官员们无法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而那时,疫情已经蔓延到至少36个州及华盛顿特区。
西雅图的流感研究表明,现有的法规和繁文缛节(包括保护隐私和健康)阻碍了美国全国范围内快速开展检测,而其他国家则更早、更快地加快了步伐。面对可能出现的重大规模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美国没有迅速做出反应。
美国CDC主任罗伯特·r·雷德菲尔德(Robert R. Redfield)博士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迅速采取行动对抗击疫情至关重要,“时间很重要。”
虽然现实事与愿违,但他仍坚持认为,尽管开局艰难,美国仍有时间击退冠状病毒。
CDC主任:Robert R. Redfield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美国人接受了冠状病毒检测。
CDC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已经采集了大约8500个样本或鼻拭子——这个数字很可能比实际接受检测的人数要多,因为一个人可能有多个拭子。
如今海伦博士回想过去这段经历,感悟颇深地说:“你想保护人民,就得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做事。”
实际上,他们原本可以用来挽救更多生命的时间,却花在了突破那些繁文缛节上面。
美国疫情蔓延下的真实情况令人沮丧。
最近“吹哨人”这个词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热。
疫情初蔓延的时候,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吹哨人,他们的哨声都同样应该被人们听到。
哨声响起后,人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倾听,然后经过判断决定应该针对哨声做出怎样对等的措施,而不是任重重关卡让哨声越来越小。
同样是吹哨人,同样身为专业医学人士,无论是中国已故的李文亮医生,还是美国的海伦博士,或者其他吹哨人,他们都为了让疫情在早期尽可能控制住而殚精竭虑,并且努力付出了行动。
一场本来可以在早期抑制住的传染病毒却总在人为的判断失策下一步步扩大化。
他们的经历说明了一切,如何才能让正确的声音被及时采纳?
当局是时候对现存的体制问题予以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