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新西兰天维网编译报道,近年来,随着新西兰的中国移民数量越来越多,涉及中国人的法庭诉讼也在增加,但新西兰的司法系统并没有为此投入足够资源,比如法庭翻译就明显不足,而且水平不一。日前,华裔律师Mai Chen所在的“Superdiversity Institute”所提交的报告建议,对法庭口译员设置从业标准,并建议改革法庭诉讼程序。
当地时间11月19日,华裔律师Mai Chen所在的“Superdiversity Institute”发起了一项针对法院中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研究。该研究采访了12名高级法院法官、2名退休的华裔法官和20名律师,最终形成一份长达200页的报告,剖析了2000起因当事人或证人是中国人,存在语言障碍而导致审理出现困难的案例。
近年来,新西兰法庭对亚裔群体的重视明显欠缺。该研究指出,特别是在奥克兰,不断增长的亚裔人口意味着法官要处理更多与中国当事人相关的案件。据2018年人口普查数据,15.1%的新西兰居民为亚裔。
在民事方面,Chen表示,中国人最常涉及的是房产交易或商业纠纷。在中国,此类交易的相关文件往往很少,也就是说法官必须依赖证人的口供进行判断,由于语言障碍,交流起来会很困难。
一名接受采访的法官说:“越来越多的案例显示,很多商业交易是通过口头或‘写在信封背面’的非正式协议完成的。”
法官们还指出,一些中国诉讼当事人选择自己出庭应诉,而不是请律师,所以他们面临的挑战会比其他诉讼当事人更严峻。
该报告建议,在当事人语言为中文或其他不同语言的案件中,加强预审和案件管理程序是十分必要的,并建议全程使用相同的法官和书记员。法庭口译人员是重要一环。
报告建议,应该将口译员聘为法院在职雇员,并进行资格认证。司法部也应该保留一批专职翻译。该研究指出,新西兰没有华人法官,也没有法官会说普通话或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