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上海“侨界法治宣传月”在上海市黄浦区启动。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侨务立法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涉侨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细化。
广东江门印发《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多角度提出惠侨举措;天津市公布了《天津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从鼓励投资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对华侨权益保护进行明确;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山东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草案)》,通过科学立法为华侨权益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北京多项涉侨政务审批工作改革措施落地,覆盖办理时限、认定材料种类、申请方式等。
“1997年我回国创业,得益于国内的好政策,集团快速发展、日益壮大。”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侨商联合会会长吴立春表示,如今国内惠侨利侨政策多种多样,涵盖税收、财政和金融等各领域,为侨商侨企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多个侨乡加快推进涉侨文物保护,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侨胞守住记忆中的“乡愁”。
近年来,广东省台山市对涉侨文物开展排查走访,围绕其历史背景、保护措施、长效管理机制等开展调研;江门市出台《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积极探索华侨捐赠项目保护地方性立法,在不破坏街区风貌的基础上对各街区进行改造、保护。
2021年,福建省制定出台《福建省侨批档案保护与利用办法》,为侨批档案保护与利用提供法治保障。据福建省档案馆副馆长马俊凡介绍,侨批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存在着保护难、监管难、协调难的问题,因此立法保护尤为重要。
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检侨合作,打破部门壁垒和业务分割,为侨胞提供更精准化、精细化的司法服务。
外交部会同司法部组织开展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海外侨胞可前往所在地使领馆办理相关业务;浙江青田“检侨之家”设立多个海外联络站;温州文成县打造跨境“云调解”体系,华侨华人可24小时发起线上调解申请;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建立海外惠侨远程安全服务平台,并推出九项“成都市惠侨法律服务产品”。
2022年以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检察院开展专项监督行动,以公开听证、共同磋商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界保护涉侨文物。作为听证员,侨胞蒋康荣在美国旧金山通过“检侨联络平台”远程连线,参与了梅阁码头修缮工程的“云听证会”。
在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陈奕平看来,检侨合作提升效率、压缩成本,回应了侨胞的司法诉求。“未来,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了解侨胞需求,丰富发展检侨合作的内容与模式;各地加强为侨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进一步探索为侨服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