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内景。泱波摄
中新网盐城1月11日电(顾名筛)11日上午,位于江苏盐城的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向媒体开放,鹿鸣鹤舞、鱼潜鸟翔的黄海湿地场景令参观者深感震撼。
在阳光照耀下,宛如一羽丹顶鹤展翅飞翔的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显得熠熠生辉。该馆的前身是曾经运营了17年的盐城老火车站。2019年年底,盐城启用新高铁站后,考虑到交通建筑高大宽阔的空间结构与展览建筑空间有着天然共通性,当地政府着手酝酿将此处建筑改造为博物馆。
盐城特殊地貌“潮汐森林”浮雕刻画。泱波 摄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建筑外形设计吸收湿地、丹顶鹤等核心元素,构思取“展翅腾飞”之意。结合原有的拱形建筑形态,生成融合城市文化与城市记忆的新形象。
步入展厅,迎面是一幅色彩明亮的浮雕刻画,展示的是盐城颇具代表性的地理名片“潮汐森林”。工作人员介绍,奔涌的海水在潮汐的作用下,在盐城海岸上冲刷出一条条沟壑,从高空俯瞰,犹如一排排大树,蔚为壮观,形成了盐城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的光滩、潮沟地貌。
巨大的抹香鲸骨架。泱波 摄
馆内的黄海生态区展区选取了江苏、山东、辽宁等地的6个点位,进行各处湿地场景的复制。在场景布置上,除了有在高空飞翔的鸟类,还展示相应区域生存的动植物类标本。最引人瞩目的是摆放在展区中间的一个巨大的抹香鲸骨架和一头成年伪虎鲸标本。
据了解,2012年,4头抹香鲸搁浅在盐城市新滩盐场附近滩涂,虽然各方面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抢救,但抹香鲸最终还是不幸死亡。有关方面耗时两年,花费近2000万元,将其中一头抹香鲸制作成骨架标本。如今,这份标本成为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将起到生态教育功能,时刻提醒人们关爱海洋生物、关心海洋生态。抹香鲸骨架下面的伪虎鲸,也和盐城有着密切关系,曾经多次出现在盐城的灌河流域。
模拟黄海生态区鸟类栖息场景。泱波 摄
三楼展区是候鸟们的“天堂”,集中展示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点的盐城湿地上的400余种鸟类。这里是全球九条候鸟迁徙通道中面积最大、线路最长、迁飞候鸟数量最多的线路,同时也是鸟类受威胁程度最高的线路。现场,观众通过观看鸟类飞翔迁徙的全息投影,真切感受鸟类迁飞征途的艰辛。
工作人员特别讲解了盐城黄海湿地“明星”鸟儿勺嘴鹬的故事。全球仅有600多只勺嘴鹬,有一半现身在盐城。勺嘴鹬属于长距离迁徙型候鸟,每年的八月、九月、十月,它们都会经过长途跋涉来到盐城湿地停歇觅食增肥,补充能量,并且在此完成从红棕色羽毛换为适合越冬的冬羽这一过程。经过此前数万公里的飞行,勺嘴鹬的飞羽磨损得非常严重,在这里增肥换羽之后才能更好地迁徙。
作为盐城鸟类的“大展台”,丹顶鹤也是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的重要角色。工作人员自豪地说,它们的家园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现在每年有近1000只丹顶鹤来盐城越冬,占全球野生丹顶鹤数量的一半。
整个展馆内,除了陈列超过一千件动植物标本的展品,还大量运用了大型数字沙盘、全息展演系统、沉浸式体验、黄海湿地动态监测平台、4D影视厅等各项交互展项目。打造的黄海湿地博物馆之“眼”——黄海湿地动态监测平台,联动全域50处远程监控点位,能够实时展现盐城遗产地相关情况,完整记录整个候鸟迁飞区实时监测数据,助力黄海生态保护。
盐城黄海湿地“明星”鸟儿勺嘴鹬标本。 泱波 摄
据了解,与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相邻的是去年5月1日建成开放的盐城湿地博物园。“一馆一园”有机组成了丰富而直观的室内与室外、虚景与实景、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湿地生态和文化景观。
大美湿地,万物有灵。走进这里,人们就能了解读懂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共同守护好这片属于全世界的自然遗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