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传统陶艺焕发新活力
非遗匠人守匠心
本报记者 曾毓慧
12月21日,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松客路旁一间不起眼的黎族泥陶作坊里,“80后”黎族姑娘王柳娟半俯着腰身,把已研磨成粉的黏土反复揉成泥团,再铺成薄饼状制成器底,接着放在平滑的木板上拍打成片状,然后从器底四周一片片地往上贴片,直至贴筑成各种造型不一的陶坯。
“前后至少历经10多道手工工序,陶坯还要等上数天风干成型,再倒扣摆放在柴堆上点火烧陶,最终才能制成各种形状的黎族泥陶成品,现今这门非遗技艺已跻身‘国家级’。”王柳娟介绍,早在2012年,她被选聘到白沙青松乡文化站任职管理员,一次机缘巧合,参加了青松乡举办的第一期黎族泥片制陶培训班,并自此喜欢上了这门黎族传统技艺。在日积月累的磨炼中,王柳娟制作陶坯的工具由原先传统的木拍、竹片、竹根等,增加了螺壳、割刀、画笔、转盘等辅助工具,也让黎族泥片贴筑法制陶成品变得更为美观,更具有观赏性。2017年,她获评为黎族传统泥片制陶技艺白沙县级非遗传承人,并成立了白沙打安柳娟黎陶制品工艺坊;2020年,王柳娟制陶技艺再获认可,获评为我省“南海工匠”称号,黎族传统泥片制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又迎来了更多的生机活力。
王柳娟介绍,近年来,我省有关部门及白沙相继推出非遗技艺及作品展示、展销活动,也让外观看似不起眼的黎族传统泥片制陶作品有了更好、更宽广的展示展销平台。以今年为例,4月,在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期间,她及创作团队带来多件泥片制陶作品亮相“三月三”白沙分会场非遗技艺展示展销活动现场,颇受关注;今年6月,在我省有关部门及白沙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中,王柳娟的黎族泥片贴筑法制陶技艺得到省内外不少非遗传承及工艺同行的赏识,而她也通过积极参加培训、展示展销等方式,让这门黎族非遗技艺走进白沙各乡镇、校园和农村。
这一年,王柳娟的两个孩子也经常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来到黎族泥陶作坊,跟随母亲学艺。“这是一门非遗技艺,也是我们黎族的传统文化,学懂它,能让生活更多彩!”对于这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王柳娟有了更多的憧憬与信心。
(本报牙叉12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