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食物意味着生存,它是饥饿时的慰藉。在大快朵颐恢复平静后,它似乎又成为了打开感官的美妙间奏曲。久而久之,不同形态与各式存在的食物,在与一方水土的交织中,成为了人文与历史的见证。
在中国,食物内在蕴含的文化释放着一片土地的生活方式,顺着不同的经纬,滋生着各自的气质与脾性。如果一路南下,顺德一定算是岭南饮食文化内涵丰富的代表。它个性鲜明,跟随着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菜肴,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经久不衰,透露着这里独有的精神风貌。
来到顺德,停驻在某个巷口,那些一鱼一汤的齿颊留香,其实是顺德上千年渔业农耕咀嚼出的文化底色。当“天天鱼做菜,隔日鱼煲汤”成为顺德人日常的滋润后,迎接他们的是一次又一次与美食有关的黄金时代。
世世代代的顺德人把对待食物当成了一门艺术,从牛乳饼、伦教糕、龙江煎堆等精制风味小吃,到野鸡卷、烧笋尾、双皮奶等粤菜经典,再到一品海参、水鱼炖翅、秘制网鲍等高档菜肴,顺德人将绘画、雕塑、乐舞乃至诗词等艺术作品的创新精神运用在了饮食的制作过程中。又随着时代与境遇的不断前行,他们以更丰饶的内心感受与人生阅历引领着饮食的潮流。
散落于顺德乡间的桑基鱼塘 ©杨昶
如今,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顺德寻味,难免会进一步思索,我们探寻的究竟是什么?是对每一道食材、制作工艺,以及吃法的探索?是对食物背后,有关“窥谷忘返”般舒适生活的向往?亦或是在顺德饮食文化中,那些关怀人文、发展产业的追求?
或许正因如此,了解食物,刻画它的形象,触碰它的味道,拥有它的感觉,寻访它的起源与生长,以及需要怎样的空间和秩序安放,最终理解自己的精神与内心,成为了我们所谓“一思一食”的初心。
什么是“一思一食”?
以不同艺术文化“求真”顺德美食
一人一味,一食一思。如果说顺德对于美食的呈现有一千种,那么我们对于顺德美食的认识与解读或许会更多。
当顺德的饮食被融入不同的情感、文化,甚至解读,它更是被赋予了时间推移的味道、所至人情的味道,以及文化交融的味道。这些味道,在从过去到未来的漫长光阴中与劳作、故乡、商贸、艺术、文化等名次融合在一起,成为情感与智慧的混合,在交织着的情感中又蕴含出奋发向上的情调。
传承百年的恒聚酱园生产工坊一角 ©林圳岚
那么,从不同艺术、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于顺德美食的“求真”又能激发什么新思考?
我们将在“一思一食”中邀请到艺术家与学者来到顺德度过美味周末,在两天时间里共同探访顺德之味,寻访美食的制作、对谈美食背后的意义,将以轻松有趣的畅聊方式将艺术、文学的视角与思考注入美食的诠释中。
食于冬至,
围炉而坐的团圆与温暖。
“一思一食”的第一期将于11月28日开启,此刻的岭南已走向年末,略显寒意,我们邀请到中国第一代全方位美食生活家欧阳应霁,以及顺德文化研究者李健明来到顺德,在探寻顺德冬至之味的同时,也将开启一场思索食物的讲座。
冬至时令的顺德,家人们通常齐聚围坐打边炉取暖。腊味飘香、糯米成饭,以及应节的汤圆。
讲饮讲食的顺德人,就连普通的圆子也能花样百出。过去的汤圆常常以沙葛、猪肉、虾米作馅,配以鸡汤,发展至今又出了芝麻馅、花生馅,甚至巧克力、玫瑰蜜等新奇口味,荤素咸甜不一而足。无论传统如何被传承,都寓意着家人团圆与温暖。不仅仅是馅料的多样,他们也会在汤水中也会放入肉、海鲜等材料。
当然,汤圆不一定非要煮着吃,如在家中就可以做的炸汤圆,甚至干吃汤圆、锅贴汤圆、拔丝汤圆等等。在顺德,汤圆所能带来的团圆仪式便更有了自己的民俗味,也成为这座美食大观园中不可或缺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