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得乐
法国驻上海文化领事柯梅燕(Myriam Kryger)回忆道,“鱼得乐与中国的故事犹如一团时光久远、生生不息、光芒四射的火焰。他于1964 年首次前往这个国度,乘坐东方快车与当时在香港工作的父母团圆。那时他的父亲是法语联盟的主任,他的母亲则在当地创办了一所小型法国学校。漂泊游离、倾情亚洲和专注文化教育交流,这些也是这个家族的传承。鱼得乐的一位兄长曾担任过香港法语联盟的行政主管,而另一位是法国中学的校长,他们两人都因被派驻到各自机构担任领导工作而足遍天下。法国奥塞博物馆馆长塞尔日(左)当年在上海美术馆向媒体记者介绍布展情况。
马奈《吹笛少年》,油画,1866年,巴黎奥赛博物馆
2003 年至2005 年在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推动下,中法文化合作盛况空前,而此时他正好在上海负责合作项目的协调,成为了在这个岗位,在这个时期的骨干。他促成了诸多气势恢宏的原创活动:如 F 组合为中国之法国年在上海开幕而举办的大型焰火表演;以及声名大振的展览项目:如奥赛博物馆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法国印象派绘画展,还有2005年蓬皮杜中心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展览“新浪潮,法国当代艺术一瞥”,成为了这所法国著名机构与中国之间情缘的起点,从而在14年后开启了在上海的“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以“影像生存”为主题的2004年上海双年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
此外,摄影是鱼得乐的另一大钟爱。他主持过两年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并在法国举办了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国摄影师的展览。几年后,他还策划了其它一些展览,例如 2003 年在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期间举办的毛泽东专职摄影师侯波和徐肖冰的作品展,或是法国之中国年期间在蒙马儒修道院举办的“上海婚礼”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