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对话海外中文教育工作者:让外国人学说中国话会写方块字

2021-08-18 10:49  人民日报海外版   - 

  让外国人学说中国话会写方块字(海外华侨华人畅谈·如何画出最大同心圆)

  ——对话4位海外中文教育工作者

  在异国他乡,听到中国话、看到方块字,每个中国人都会心生亲切温暖的感动、勾起思乡念家的情愫。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掀起“中文热”。为满足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和当地其他族裔孩子学习中文的需求,在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海外中文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办起来了。如何让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学好中文?如何让住在国民众爱上说中国话、写方块字?如何战胜疫情挑战,将海外中文教育进行到底?围绕这些问题,4位海外中文教育从业者和本报分享经验、畅叙感悟。

  意大利米兰华侨中文学校校长陈小微:“在比赛中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由弱向强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中,正是这份不竭的动力,这份强大的力量,让海外侨胞在抗疫工作中向全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先于利”“以民为本”“兼善天下”的情怀。

  2001年,我开始从事海外中文教育工作,创办了意大利第一所周末全日制中文学校。起初,校名为“米兰文成同乡会中文学校”。2005 年,学校更名为“米兰华侨中文学校”。2009年,被中国国务院侨办授予首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的称号。当初做教育,就是因为意大利没有全日制中文学校,很多华侨孩子没有系统学习中文的地方。我创建这所中文学校,是想让更多孩子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文化,并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我们学校经常举办各种各样对外开放的比赛,比如中文朗诵比赛、中文歌曲比赛和书法比赛等。在比赛中,孩子们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互相竞赛、活学活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前来观看比赛的当地民众,也在其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韵味。我们也经常专门邀请一些当地友好人士来观摩比赛,传播中华文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海外中文学校大都转入线上教学。疫情之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课题:网络教学怎样和课堂教学完美结合?网络教学在给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对华文教师提出了更多的业务要求。

  如何加强网络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课教学技能,成为海外中文学校的当务之急。国内各华教基地院校迅速全面展开各种内容的网上教学和华文师资培训。除技术性问题之外,其他如教师怎样在网络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网络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问题也得以解决。

  目前,“互联网+华文教育”已是大势所趋。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将促使中文学校教学和管理方法进一步改善。

  非洲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席韩芳:“外籍人士也希望子女学好中文”

  1991年,我到南非落脚。后来,每次当我试图和两个儿子用中文交流时,他们都会回复我:“妈妈,能不能用英语解释一下?”多次被儿子们用这句话“怼”回来,我才意识到:如何让孩子学好中文,是海外华侨华人的一大难题!

  于是,我在当地为两个儿子报了中文补习班,每天学习中文1个小时。但是,5年下来,两个孩子连一份中文报纸都读不清楚。一气之下,2005年,我把10岁的大儿子和8岁的小儿子送回中国学中文。孩子年纪小,回国读书,我也很不舍。但我必须硬下心肠,让他们回国把中文学好再来南非。

  出国之后更爱国。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海外华侨华人心中都有挥之不去的情结。令我备感欣慰的是,回国两年,两个儿子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只是,儿子回国后,和我的感情日渐疏远。这让我非常难过。我决定把孩子们接回身边,自己办中文教育。

  随着中国和南非不断扩大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和中国人到南非投资创业。如何解决当地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人员子女的中文教育问题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

  经过几年的酝酿筹备,2012年,南非华文教育基金会(现改名为“非洲华文教育基金会”)在约翰内斯堡成立。2015年,南非华文教育基金会中文学校正式成立,并在德班设立分校。学生迅速从最初的40余名增加到500余名,中文课堂非常火爆。为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中国侨务部门开始持续向我们学校外派中文教师。

  此外,应南非当地华侨华人家长和学生的要求,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课程外,我们学校还开设了书法、武术、国画、竹笛、二胡、围棋等近20门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

  伴随中国日渐强大,世界范围内兴起“中文热”,外籍人士也希望子女学好中文,未来能充当南非与中国沟通的桥梁,从中国发展中获益。

  除了让学生“走进来”接受中文教育,我们还“走出去”办学。我们不仅和南非当地颇具规模的学校合作办学,并且应当地多家主流媒体邀请向当地民众推介中华文化,在南非引起良好反响。此外,我们还在当地举办大型中华传统文化展演,与当地武术协会合作举办武术比赛,在南非都很有名气。

  新冠肺炎疫情对南非中文教育造成极大冲击。我们积极探索线上教育模式,免费为所有想学中文的学生开放。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南非华文教育基金会中文学校不仅留住了相当数量在线上打卡学习的生源,还吸引了赞比亚、肯尼亚、博茨瓦纳等非洲国家中文学校的学生。

  澳大利亚墨尔本新金山中文学校校长胡培康:“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准备”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澳大利亚加入中文教师队伍。那时,中国人特别是从中国大陆移民澳大利亚的人数不断增加,大家都很重视子女的中文教育,尤其希望后代能保持中华文化传统,于是大都会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上学。各地的中文学校逐步发展起来。

  后来,我开始从事学校的管理工作。由于中文学校注册为非营利性社团,我们有很多机会参与当地社会活动。比如,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连续10多年参与墨尔本市的中国农历新年大型联谊活动;参加澳大利亚社会举办的重大节庆和多元文化活动;给全日制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等举办中华文化日活动;在社区里介绍和推广中华文化。学校因此吸引到不少非华裔背景的学生,也受到澳大利亚各级政府的表彰。

  为了吸引更多孩子学习中华文化,除了日常的中文课程,我们学校还推出了书法、剪纸、画宫扇、民族舞、武术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深受华侨华人子女和一些其他族裔孩子的喜爱。

  2020年,疫情在全球暴发后,所有社区语言学校都受到严重影响。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整个维多利亚州社区语言学校学生流失达30%以上。为应对疫情冲击,我们学校的中文教育不得不转为线上教学。我和同事们团结合作,争分夺秒,培训全校220多个班级的任课教师,重点培训线上教学的操作技能。我们给全校老师注册了无小时限制的网课课堂网络服务,同时通过各年级教研组长开展网课教研并制作新课件,分享给大家。

  关键时刻,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及时推出了在线海外中文学校教师中文教育系列培训课程,雪中送炭,为老师们上好网课提供了有效指导和帮助。中国侨联也推出了适合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的“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该活动在去年吸引我校近千名适龄学生参加,对我们在线开展中文教育和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去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们中文学校的网课教学开展顺利,全校4000多学生出勤率达到98%。

  今年,疫情形势变化多端。我们在2020年线上中文教学成功的基础上,加大各年级组教研力度,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准备,保障继续提供优质的中文教学服务。截至今年7月底,全校学生人数稳中有升。目前,学生人数已达4500名,无论线上或线下,教学都秩序井然。

  法国辛老师中文课堂校长辛丽燕:“强烈的吸引,最大的骄傲”

  为了家庭团聚,我在2012年来到法国里昂。初来乍到,有许多地方不适应,孩子的中文教育也成了大问题。在国内,我是高校教师和律师,对语言很敏感。可是,当时里昂周边能接触到的中文课程都无法满足孩子母语水平的读写要求。所以,我开始系统研究华裔儿童海外中文教育的路径,做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和知识储备,并在家庭内实施成功。

  语言是打开一种文化的钥匙。中华文化的传承必须从语言抓起,从娃娃抓起。为了让更多华侨华人子女达到中文母语级听说读写水平,2016年9月,我创办了法国辛老师中文课堂。

  建校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识字、阅读、写作课程上深耕:低年级孩子学习《声律启蒙》《千字文》《三字经》和一些成语故事;高年级孩子学习《诗经》中的篇章,除白话文的经典篇章外,以唐诗、宋词的系统学习为阶段目标,精选古文进行学习。通过这些传统国学内容的学习,孩子们的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中国历史、地理、传统文化常识(如笔墨纸砚、地方名人与特产等)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重点讲解的内容。

  中华文化对当地民众也有着强烈吸引力。有一次,我为法国高校青年学生举办了《为什么要学习中文》的讲座。我看到参加讲座的学生们聚精会神,眼里散发着光彩。结束后,学生们问了很多问题,也有不少学生开始询问去中国交流以及留学的具体途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法国疫情暴发后,我立刻启动网络教学,是所在区域内最早开始网络教学的学校。2020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则采取实体课堂+网络直播双模式供家长选择。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参加中国侨联举办的“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收获很大,特别是在口语水平和文化学习上成效显著。这得益于国家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中国侨联和各级侨联工作人员的志愿工作和巨大付出。这次疫情期间,我感觉到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和祖(籍)国的情感连接和文化纽带更加紧密了。(贾平凡 曾彦彰)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获“滕王阁友谊奖”的加拿大外教:感受授人以渔的美好
下一篇:点亮传统文化的现代“密码”:洛阳频频“出圈”的背后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