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5月25日电 (记者 刘可耕)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和梅兰芳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南腔北‘调’‘闽’动京城——闽剧文献展”25日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启幕。
闽剧,又称“福州戏”,起源于明末,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州方言系的20多个县市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人旅居地。闽剧历经数百年的变革,形成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7年前,梅兰芳先生在其家中(即今梅兰芳纪念馆)赠予闽剧泰斗郑奕奏一首诗:“南北艺人感同深,留得芳名共到今,见晚如逢亲手足,应将肝胆照知心。”
京剧大师和闽剧泰斗的缘分而今续写。此次闽剧文献展是闽剧首次在北京进行展览,也是梅兰芳纪念馆开馆以来首次的地方戏曲展,一些珍贵的闽剧文献史料首次公开亮相。
据介绍,此次展览以闽剧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源”“拓”“兴”“荣”“承”五个部分展示了闽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在改革开放后进一步繁荣发展的过程;以及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闽剧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展示了一代代闽剧人对闽剧艺术的坚守和追求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为了筹备本次的展览,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梳理现有文献资料外,还广泛搜集相关的史料文献及展品等,展品中有“福建梅兰芳”郑奕奏先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灌制的闽剧《黛玉葬花》和京剧《黛玉葬花》黑胶唱片,还有首次呈现的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著名剧作家林飞先生的日记本等,对了解闽剧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很有意义。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表示,闽剧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地方剧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首次来到北京展示自己的前世今生,展现闽剧四百多年传承至今的艺术魅力。“追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向未来前进。回顾闽剧历史的发展进程,呈现闽剧事业的华彩篇章,是为了唤起人们对闽剧艺术的向往和追求,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促进闽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闽剧在中华戏曲的百花园里绽放得更加灿烂。”
据悉,此次闽剧文献展展期一个月。在闽剧文献展期间,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排的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闽剧现代戏《生命》作为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福建省唯一入选进京剧目也将于5月27、28日晚在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亮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