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厦门5月1日电 (李思源 李斯倩)厦门大学思政课堂4月29日开讲一堂特别的“四史”大课,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宗丽老师主讲,请来两位特别的来宾和老师、同学们共话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光”。其中一位来宾是曾获俄罗斯颁发的“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的抗战老兵、92岁高龄的王济堂,另一位则是曾亲历习近平两度到厦门白交祠村和军营村访贫问苦的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党支部书记杨明福。
王济堂13岁成为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地下特工,到三棵树铁路工厂当半工半读的工人,以此作掩护,从事抗联地下情报工作。因为身材瘦小,潜伏代号取为“小猫”。解放后,他严守隐蔽战线工作纪律,深藏功名。直到2015年荣获俄罗斯颁发的“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时隔70余年后,他的身份才被世人所知。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难掩内心激动,通过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将同学们一起带回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英勇斗争中。
“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工作,每一次打探情报,都有生命危险”,王老先生回忆,有一次在火车上打探到日军兵力不足,将要调兵东南亚,无力北上苏联的重要情报。准备撤离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刺刀就捅他。他个头小,一蹲就捅到了眉骨上,血流不止。一躲刺到了肩胛骨,一带就把嘴唇也割成了三瓣,他拽开车门就跳下车了。虽然受伤了,但此重要的情报及时传到了苏联。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王济堂传递了无数重要情报,抗联名将张瑞麟曾捎话表彰他,“没想到一个13岁的孩子,能救了整个一支队伍,给‘小猫’记上一功。”
被王济堂的故事深深打动,同学们向他提问,是怎样的力量让他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中坚守革命初心。老先生动情回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信着革命的胜利,我们心中始终有着坚定的信念,我们不怕苦不怕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他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党史,要爱党爱国,传承精神血脉,赓续红色基因,激发信仰力量,立志作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6年、1997年,习近平曾先后两次来到白交祠村。回忆起总书记两度亲临白交祠村访贫问苦的过程,杨明福总结为“两亲临,常牵挂”。他告诉同学们,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白交祠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从一个贫穷落后偏僻的小山村,成长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村、示范村,村民人均收入从1986年的人民币230元,发展到了2020年的人民币41280元,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宗丽结合两位嘉宾的发言勉励同学们,两位嘉宾的倾情讲述,再次向大家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奋斗史,也折射出了历史前行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中国精神。通过此次“四史”思政大课,希望同学们能在历史的学习中,更好地传承和践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同学们也对这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反响热烈。信息学院2019级同学李雨婷同学激动地说:“王爷爷的分享,让我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到了老一辈人的抗战经历!我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党员爱党爱国的热情,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为中国革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
据介绍,未来厦大思政课还将挖掘更多的“四史”红色资源,打造具有厦大特色的“四史”思政大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