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对谈:潮州珠绣传承出路何在?
“在传承珠绣的过程中,要谨记创新、求变,这是传统技艺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黄伟雄说。4月23日,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期“潮智汇”文化沙龙在潮州市百师园创意馆举行。
本次文化沙龙主题为“潮州珠绣技艺传承、文化内涵和创新应用”,黄伟雄、广州新华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蔡照波、潮州市关工委主任陈耿之、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刘文在现场漫谈潮州珠绣的历史传承、技艺特色以及文化价值,为珠绣的未来把脉支招。
本次沙龙讨论的重点是潮州珠绣的传承与创新。陈耿之现场讲述了潮州珠绣技艺针法与珠料的历史演变,以及珠绣的相关历史文化内涵发展。陈耿之介绍,潮州珠绣具有高贵、典雅、包容、创新四大特点。关于珠绣的传承,陈耿之表示,珠绣等非遗工艺的发展,离不开守正创新、以市场进入、凭品牌取胜、靠人才传承这四点。“最难做到的是靠人才传承,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效果不错,让学生了解珠绣,为培养人才打基础。”
黄伟雄也认为珠绣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在这么多学生中,说不定有些小学生喜欢上了,走上了热爱珠绣的道路,以后也成为大师。”
黄伟雄将珠绣传统技法与国画、油画相结合,在艺术上突破创新出独特的风格——“珠绣画”。刘文认为,珠绣画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优秀范例,探索扩展了非遗项目适合时代发展的道路。
黄伟雄表示,如今珠绣出现一批新的传承群体,“通过研学与珠绣结合,周边及珠三角地区有近十万学生来潮体验珠绣技艺。”
目前,潮州有许多珠绣传承人在编写教材,辅导学生,办兴趣班。刘文认为,非遗项目的传承除了技艺上的延续,还需要有生产性的传承,要不断拓展传承的方式。
蔡照波提出,要做好、做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新建工作,升级珠绣博物馆;不断完善珠绣历史记忆的文字记录和影像资料,同时进行实物收藏,做到有根有源;对大师进行影像记录,为后人留下珍贵研究资料;大力引进现代化教育,办相应的学校,让有追求的人有途径获取知识。“不仅仅是传统的师带徒,还应该考虑有条件时创办相应的学校。”
撰文 肖燕菁 董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