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刘凤山派武术第五代传人郑加增:古稀不辍传武术

2021-04-21 12:43  南方日报   - 

  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刘凤山派武术第五代传人郑加增:古稀不辍传武术 桃李芬芳满天下

  近年来常见于银屏的武侠剧,给我们描绘了“青衫磊落江湖行,飞花摘叶可伤人”的武侠世界,一段段神奇的武功令人神往。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大家都知道少林、武当、峨眉等知名门派,其实在梅州地区,也有刘凤山派、钟家教等客家武术代表流派源远流长,如今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

  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刘凤山派武术第五代传人郑加增,便是梅州致力于发掘武术遗产、传承客家传统武术精华的代表。尽管已是古稀之年,他身体力行,悉心教导,如今拥有2万多名弟子,在客家武术文化及其传承、推动客家武术精神传播方面不懈努力。

  近日,记者采访了武术名教头郑加增,听老人指点武术江山,了解梅州老一代武星的传奇故事。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8岁习武

  精通南拳几十门派技击、散打、器械

  在大埔县武术协会,初见郑加增,中等身材,其貌不扬,走路还有些许蹒跚。然而翻开留存着的老照片,年轻时的他为武痴狂的画面不断跃然眼前,让人心生折服。

  “功夫是从小练出来的。”郑加增说。1947年郑加增出生于大埔县茶阳镇,8岁开始祖父便教他习武。这让出生于武学世家的他,从小就对武术有了异常的喜好。

  “祖父一直希望我能习武,在我八九岁的年纪,还专门请了走江湖的老师傅教我硬气功。”沉浸于往事,郑加增的话匣子逐渐打开,与记者交谈时滔滔不绝起来。

  同样的年纪,现在的孩童家长可能正在为其物色兴趣班,学习琴棋书画等才艺,郑加增当时却是在一拳一脚地辛苦锻炼中开始。

  在旧照片中,还留有郑加增学习硬气功的画面。“4000斤的石头压在身上,我的背后就是玻璃渣,一锤子下去,必须要把胸口上的石头敲碎。”郑加增说,学的不只是胸口碎大石,还有二指禅。双手各二指撑于地面倒立而起,这是学硬气功要练的绝活,在他20多岁的年纪,这样的锻炼不在话下。

  “练习硬气功可以锻炼抗击打能力、反应能力以及精神凝聚力。”郑加增说,这必须得是童子功,从小学起,现在很多人不会了。

  也是硬气功,为他后来练习各种武术打下了基础。

  郑加增习武后,17岁拜刘凤山派的弟子刘祥贵为师,一学就是10年。而后再拜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地趟门第三代掌门邢鹤子门下,练了3年的“地趟拳”。往后又去广州,拜武术馆教练崆峒派第十代掌门燕飞霞为师,练就了72种擒拿、32种打法和奇兵器等特技。

  在燕飞霞门下学习时,郑加增20多岁,刚好是年轻气盛的年纪。“我还没正式学习就想与师傅切磋,结果一掌就被他打断了右手手肘部位。”郑加增说,时至今日右手上仍留有受伤的痕迹,但受伤后的他也更加激发了对武术的爱好。

  学无止境,在他坚持不懈,博采众家之长后,现已精通南拳几十门派技击、散打、器械,尤以九节鞭、双刀、棍术见长,并发展成了有其独到之处的高超拳艺。

  郑加增介绍,他原是湖寮食品厂的职工,因当年大埔县有关部门挖掘武术人才,1985年5月,邀请他到大埔县体委当武术教练,使他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也使得他后来挖掘整理“刘凤山派拳械”,让刘凤山派武术继续发扬光大。

  40岁成名

  被授予“广东武林百杰”称号

  据郑加增介绍,年轻时的他对武术有近乎狂热的喜爱,房间内琳琅满目摆着刀剑棍棒等兵器。其中有一件国家颁发的珍贵奖品——龙泉宝刀,是他当年在武术方面获得的荣誉。

  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参加广东武术代表队的大埔县体委武术教练郑加增,以别具一格的长短兵器和南拳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全国先进个人奖。国家体委在颁发广东先进集体奖的同时,授予郑加增荣誉证书和龙泉宝刀。

  “北京表彰大会期间还举办了广东馆武术展览,我是主讲员,当时的日本武术协会名誉主席前往参观时,特意要求我表演一套‘地趟拳’,对我很是赞赏。”郑加增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其武术方面有了更深的造诣后,郑加增多次参加广东省及梅县地区武术比赛,并频频获奖。在广东省武术比赛中,他一举夺得了拳术、长器械和短器械比赛总分第二名和短器械第四名。

  作为刘凤山派武术第五代传人,当问及刘凤山派拳械及其特点时,郑加增开门见山地说:“能开能合能屈能伸,狭窄与宽阔地带打法各异,变化性强。进攻时跟进、紧逼,左右开弓,防守时单鞭劈掌,连消带打……”

  尽管已经74岁高龄,对于刘凤山派武术的精髓仍记忆犹新,背得滚瓜烂熟。一边说还一边气定神闲、中气十足地向记者演示。

  郑加增不仅是学习武术刻苦,对于中华武术及南拳的学术研究也执着追求。他积极参加广东省体委的挖掘整理武术遗产工作,先后撰写发表了20多万字论文,其中《南拳刘凤山派拳械》被收入《广东拳械录》,被国家体委评为优秀作品,深受武术爱好者欢迎。1986年,郑加增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先进个人。

  由于多年来对武术行业作出的可喜成就和贡献,1995年,他被广东省体委授予“广东武林百杰”光荣称号,并被编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1996年,他作为中华武术行业百名优秀专家人物之一,被选入《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并荣获二十世纪中国知名专家称号。

  70岁学武不辍

  教授弟子2万多人 传承客家武术不遗余力

  郑加增学武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则强身健体,扶弱镇邪;二则弘扬民间瑰宝。为了让传统武术得以发扬光大,除了自己不断探求新课题外,还毫不保留地将手上功夫传授给下一代。

  “师傅在培育武术接班人方面不遗余力,如今已教出武术弟子2万多人,遍布粤、闽及港澳地区。”90后黄汉江是郑加增在大埔教授的最年轻的徒弟。据他介绍,目前郑加增主要教授刘凤山派武术为主,已有不少弟子在武坛小有名气。

  名师出高徒。1988年,郑加增输送了李建生等3名优秀武术运动员进入省武术队,又培养了管彦琴等3名地区级武术教练,首次为大埔县输送优秀运动人才入省运动队,实现了零的突破。

  他教出的学生、弟子多人在广东省武术赛上获奖,并多次获得梅州市武术赛各项冠军。其中,徒弟李建生于1991年河南焦作全国武术散手搏击赛中获65公斤级铜牌,1992年参加国际散手搏击赛又获69公斤级冠军;徒弟张腾欧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先后参加全国武术赛获拳术第三名、棍术第三名、刀术第二名的好成绩。

  由于郑加增的武术事迹名扬四海,他曾被邀请去过河南、广州、深圳,甚至泰国、西欧国家等地做武术比赛的裁判。同时,他的教学足迹已遍布国内多个省市,一直在传授客家武术,弟子现分布在各自国家、省份地区的武术协会,成为传承客家传统武术的重要力量。

  接触武术以来的60年时间,如今郑加增成为了广东武术界享有盛誉的武术指导。曾参加2008年奥运会武术项目展演并任短兵器械比赛裁判长,是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九段武术家、国家级武术一级裁判员、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武术蔡李佛拳总会名誉会长。

  荣誉并没有冲昏这位武星的头脑,郑加增仍时时刻刻以“奋斗才是最大的快乐”作为耕耘武坛的座右铭。

  今年4月,郑加增参加了梅州市武术协会成立5年来首次举办的武术研讨会,看到梅州还有众多武术代表在为传承客家传统武术精华而坚持不懈,他深受鼓舞。“武术没落了好多年,如今政府、社会等越来越关注了,相信梅州的武学氛围会越来越好,客家传统武术的精华一定能够传承得更好。”郑加增说。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许荣茂:期待流失文物回归成为常态
下一篇:2021年联合国中文日庆祝活动成功举行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